无过错一方受到打击,心灵遭遇创伤。这些损害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而无法得到救济或补偿。另一方面,修改前的婚姻法仅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照顾无过错方。 ,无过错方因婚外恋所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基础是其人格尊严受到了损害,这就使得离婚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缺乏可操作的司法规范,故应由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347.html -
了解详情
另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纠纷和矛盾并未随着刑事诉讼的结束而得到真正解决,并未真正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究其原因,在于各地法院以及最高 。该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部门起草并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它明确了民事侵权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裁判依据,得到了各地法院民事审判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933.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的同时,实现其作为一项善的法律制度对正义的追求[4]。 目前理论界关于建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国家责任说:即 按照我国现行民事案件中人身伤害可以提起精神赔偿的有关法律规定,精神损害也是应该补偿的,问题在于如何界定补偿的标准。虽然精神损害确实不容易把握,但在医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373.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课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权保护、法治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增强的进程。理论研究和司法解释以民法通则第120条为依据,沿着两条路径对广义的 2001)7号。 最高人民法院在此前颁布的若干司法解释特别是关于侵害名誉权等人格权案件的法律适用的解释、解答中也曾涉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但是,法释(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303.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的同时,实现其作为一项善的法律制度对正义的追求[4]。 目前理论界关于建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国家责任说:即 按照我国现行民事案件中人身伤害可以提起精神赔偿的有关法律规定,精神损害也是应该补偿的,问题在于如何界定补偿的标准。虽然精神损害确实不容易把握,但在医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34.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的意思。因此法院适用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将死亡赔偿金纳入医疗事故赔偿范围并没有绝对的法律依据,对该点在实践中应当从严把握。 对此建议最高院出台指导性意见 ,无论患方以什么案由起诉,医方都可以用医疗事故鉴定来抗辩。我院按最高院的精神,只要是医疗行为,医方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我们都做医疗事故鉴定,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70.html -
了解详情
在管理工作中有过失为由,要求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没有法律依据,不予支持。25 此间,法院(一审以及完全赞同上述观点的二审法院)认可了被告存在过失(很 财物损失,丧葬费用,差旅、住宿费,教育、抚养费)和精神损失费。显然,当事人并没有在两种存在竞争关系的法律责任中先行选定一个请求法院认定,而是策略地一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8.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损害,在此侵权责任法用了严重精神损害这个词。 侵权责任法还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办法。法律规定: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 的《侵权责任法》完善了召回制度,为索赔提供过硬的法律依据,我国消费者将不再面临维权的尴尬。 环境污染者担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23.html -
了解详情
在感情上无疑会受到重创,这种合理范围内且为双方达成合意的精神损失赔偿的权利主张应该是有法理依据的。以强奸勒索案为例说明:强奸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 《中国检察官》,2007年第3期。 [⑧] 任佳薇:《权利抑或陷阱维权演变为敲诈勒索的法律思考》,载《社科纵横》,2009年第5期。 [⑨] 于志刚:《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779.html -
了解详情
过,非自然人(或者说团体)只有可替代财产,因为他们除了财产之外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15]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实际上也否认了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即是为了保护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基本生存权,是我国执行豁免财产制度的雏形,也是执行豁免财产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事实上,执行豁免制度不仅仅适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