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不对称及许多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导致每个人在现实市场经济中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存在的客观性, 各种经济交往关系之外。只是在私法中国家由直接的干预转变为制定一定的规则进行间接管理。众多的消费合同、劳动合同中厂商与消费者、雇主与劳动者形式上是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0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个复杂的、不拟在此讨论的问题。比较确定的是,生活在现代国家治理环境中的人,基于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都能从制度运作的实例中,感知此意识的可验证 ,行政主体间的尊重规则是否绝对?当某个行政主体拟作的决定与先前存在的另一个行政主体作出的决定在内容上有冲突时,公定力是否意味着必须先行由有权机关撤销既在的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0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则可循。 虽然可得利益损失之赔偿是合同法和侵权法均要应对的问题,但从目前的立法和研究成果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 产生的基础。一般而言,如果可得利益系基于受害人长期而稳定的劳动、生产经营等而产生的,那么认定可得利益损失存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如果该利益的取得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3229.html -
了解详情
工人阶级争统治权的权利,当工人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以后,它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罢工权在本质上是经济权利,不是政治权利。关于这一点,只要看 形成之初未经调解、仲裁,而是突然发生;(3)罢工事件多由劳动争议引起,而不涉及政治问题;(4)罢工事件涉及范围小,但次数持续上升。罢工事件目前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841.html -
了解详情
讲这个故事。 就宪法效力而言,也许并不存在一个宪法实际上约束谁的问题,真相可能是这样的:当事人进入法院,讲述了一个有关宪法的故事,法官思考之后,也讲述了一个 原则都整合到宪法中来。[159] 四、 结语从齐玉苓案反思中国宪政话语 最后,再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齐玉苓案,该案如果适用西方宪法理论,那么作为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285.html -
了解详情
清醒的看到,在经济法学界目前仍然存在着不愿放弃旧观念,甚至想拓宽经济法调整范围的倾向。如有的学者仍然把合同制度作为经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公司,票据、 与中国经济立法相互协调,共同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问题。其次,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社会因素不断涌现,所引起经济关系也迫切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822.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这样既避免了我国目前依附式立法模式存在的缺乏明确性、对应性及口袋化的问题,也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避免刑法典的频繁修改。 其实,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 罚金刑结合起来则能够有效解决经济犯罪中死刑适用过多的问题。对于罚金应如何易科,在国外的立法当中有不同规定:有易科社区劳动的,有易科为劳动改造的,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21.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这样既避免了我国目前依附式立法模式存在的缺乏明确性、对应性及口袋化的问题,也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避免刑法典的频繁修改。 其实,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 罚金刑结合起来则能够有效解决经济犯罪中死刑适用过多的问题。对于罚金应如何易科,在国外的立法当中有不同规定:有易科社区劳动的,有易科为劳动改造的,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11.html -
了解详情
和作用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康有为指出,所谓变法者须自制度法律先为改定,乃谓变法。宜采罗马及英美德法日本之律,重定施行,不能骤行内地,亦当先行 的。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在商法制定上都采民商分立制,即制定单独的商法典。但是对于民商合一还是分立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清末,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福铣,依据日本法学家梅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91.html -
了解详情
了伏笔。本文第2节第1小节已提到,罗马人民为了满足对外交往的需要,把自己的一些独特制度界定为市民法,只能由罗马市民适用;把其他具有普遍性的制度 得出一些结论了。 首先回答序言中提出的问题:民法确实既调整人格关系,又调整身份关系。在早期,身份关系作为人格关系的要素存在,从奥地利民法典开始直到伊斯兰国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