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在没有一方当事人的欺诈行为另一方就根本不会签订合同或者根本不会签订相同内容合同的情况下,受欺诈方既可以解除合同,要求恢复到缔约之前的状态 是使企业买卖这项交易从物的状态责任(即瑕疵责任)变成了一种行为责任(当事人是否正确地履行了告知义务)。 [30]和Lieb的观点相似,也有德国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6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合同中,除《合同法》第94条规定的几种法定的解除情形外,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协商才可解除合同。但在行政合同中,一般认为为维护公共利益,行政合同的解除 应由行政机关单方行使。因此行政合同的相对人欲解除合同,应向行政主体提出请求,由行政主体决定。对于行政主体不同意解除的,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此类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7.html -
了解详情
解除问题。但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是否可以作为解除的对象呢?如果合同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此时一方当事人实行了严重的不法行为,致使对方当事人若继续固守该合同, 生效履行且宜提前消灭的正当事由不存在。 三、对于尚未生效的合同,若不允许解除,该合同要么较长时间地停止在这种状态,要么发展到生效履行的阶段,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00.html -
了解详情
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从条文的字面含义可以看出,法律的本义是合同当事人在行使合同解除权时,应先向对方发出 这是一个确认之诉,法院应当作出一个确认判决,对甲公司是否享有解除权作出确认。判决主文应当表述为的解除合同通知有效(或无效),而不应表述为解除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98.html -
了解详情
并制裁违约方,这是当前的主流观点。2.合同解除原则上无溯及力,除非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理由:其一,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其法律后果在于是否恢复原状。 终止。合同解除要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这限制了合同解除的运用范围,即并非所有的合同都可以解除。合同解除有适用条件上的限制(即根本违约),也有适用类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97.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2、 也是无益的。 3、默示预期违约制度运用的合理控制。当事人一方需通过行为和客观事实推断另一方当事人是否构成默示预期违约,但推断毕竟不能代替客观事实,甚至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17.html -
了解详情
终止存在以下不同之处: 一、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是否由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不同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之前,因出现法定的情形 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而且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出卖人可规定相当期限,催告买受人于该期限内作出是否解除合同的表示。买受人于出卖人规定的期限内未作出解除合同表示的,丧失 人可以就该物解除,但该物与他物分离使标的物的价值显受损害的,当事人可以就数物解除合同。(4)出卖人分批交付标的物的,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41.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当事人的意志通过某种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时,我们才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意思自治原则成为合同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在长达百年 在合同成立后任何一方都必须受其一致的意思表示的约束,不得随意变更、解除合同。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或出现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可变更、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准备。[2]这一案例的历史性价值就在于:它确认了在一方当事人预期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立即行使求偿权。这是明示预期违约的最初的法院判例 合同法》第108条并未限定拒绝履行义务的性质,即当拒绝履行的是非主要义务时,是否给予预期违约救济,《合同法》并未作出明定。美国相关法律注重从违约的后果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