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理论的方法,以期对现实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改进。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及民事抗诉监督的范围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 为前提。比较民诉法第179条和185条就可以看出,第179条规定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的案件范围的第(二)至第(五)项与185条规定的抗诉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的提出权和证明权,承担败诉风险,由此举证责任得以切实贯彻。第二,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举证而逾期提出新证据,有时或许也有正当理由不能提出新证据, 证据的权利,丧失证明权。证明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从属于当事人所享有的最基本的诉讼权利之一主张权和陈述权。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78.html -
了解详情
件) 1999年670582 2000年459368 2001年433416 在A中院我们对这两年审结的经济一审案件共抽取了102个卷宗,大约每4件抽取1件,2001年 设定双方当事人与法官围绕纠纷的解决进行信息交流和对话的场面,就超越不同的诉讼制度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必要。德国,日本等国民事诉讼中的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该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若该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无关,不被采纳,该费用由举证的当事人负担;若证人出庭不作证或作虚假证明,该费用除由其本人自行负担外,还 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载于《法律适用》1997年第3期。 ⑧参见赵明山《民事诉讼中的伪证防治》 载于《人民司法》1994年第3期。 ⑨参见钟良生《设立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4.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条件的限制,即是在对上诉条件进行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凡不符合上诉条件的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从而使该案经过一审法院裁判后,裁判即产生既判力。从世界 争议进行审查和裁判,从而达到法律适用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民事诉讼中的三审终审制也与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制一样,只是对符合一定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4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注,这里体现了从国家权力至上到个人权利优先,最后到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并重的政治理念变迁。这提醒我们,一种缺席判决制度,只有符合了其置身其中的时代 或只进行部分辩论则不得认定为缺席,只能为对席判决。 2、 一方辩论程序的开启 基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主义法理,一方辩论程序的开启,原则上须经出席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不能人为地予以割裂。处在目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当事人就正面临着诉讼义务加大而诉讼权利却被弱化的尴尬局面,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沉重,而当事人的 收集、提供证据材料,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由此可见,公民、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19.html -
了解详情
加强,特别是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更是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被很多国家和地区加以引用、借鉴和学习。实践证明调解因其不致引起当事人的人际关系紧张, 即具有法律效力,即调解采取签收生效政策,这一规定,笔者认为恰恰给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任意反悔提供了机会,因为在调解协议达成后,法院制作调解书再到调解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6.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抗诉制度不足以发挥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作用,在修改后的民诉法中应当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改现行制度中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均 法庭的检察员可以宣读抗诉书,而后不再发表意见。至于庭审中的提问,举证、质证等仍由双方当事人按一审或二审程序进行。只有检察机关为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8.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这不仅剥夺了当事人的答辩权利,也不利于实现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 通过分析以上存在的缺陷和弊病不难看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未能充分发挥简易 损害赔偿案件以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⑷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诉争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纠纷案件;⑸旅客与旅行社、旅游点,旅客与酒店、宾馆及饭店等之间因消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