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的诸多目的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但是,对于当事人而言,私权保护、纠纷解决则是其运用民事诉讼的最直接的目的。国家具有保护国民之责,国家设立民事诉讼 原则,我国宪法则规定法院独立。公开审判为宪法原则和诉讼法原则所公认。几乎所有国家的宪法都对平等原则作了规定,确立了国民平等地位和国民待遇原则;从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9.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不利之推断。1976年新加坡最先采纳这一建议,载入1977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法案。由于北爱尔兰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暴力案件,1988年英国通过了适用于 证人资格,似乎成了许多国家司法改革的趋势。但当事人的证人化并不能代表民事诉讼的发展潮流,因为当事人与证人在诉讼中的角色担当是天然且绝对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6.html -
了解详情
,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这一规定可看出,判决作出后,应当先公开宣告,然后向当事人送达,不能以送达取代宣判或以宣判取代送达。误区之三是宣判主体错误。宣判 的人,并向他们作宣判笔录,请他们将判决书转交当事人。此外,民事诉讼宣判误区表现还有正式的判决书与当庭宣判的内容不一致、一个案件作两次以上不同结果的宣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和解达成协议后,应制作“和解协议确认书”,送达生效。而在未送达前,当事人可以反悔或拒绝签收确认书,并导致和解破裂。[11]就和解而言,完全是当事人 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以调解书的形式取代和解协议,明显不符合法理。按照民事诉讼理论,当事人撤回上诉,则发生与未上诉相同的法律效果,即一审判决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4.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支出,时间支出和精神损耗。(1)经济支出当事人进行诉讼经济支出的第一个部分是诉讼费用。英国民事诉讼规则第43.2条(a)中规定: 支出从1972年到1973年有5500万英镑,1976年到1977年涉及法律援助的支出达8300万英镑,[15]1993年达到14亿英镑。[16]1978年,美国议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23.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观念发生了冲突”(P114);之后,“书面主义”审理方式和法定证据制度被相继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严词主义”和“自由心证”(P115-117)。另外,根据卡氏的 因素,以激活它、转变它;而我们是要建立一种能体现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具备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基本要件的诉讼程序,这种程序对我们来说几乎是全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1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再审启动机制随意性和非规范性,使民事再审程序与当事人意思自治、私权处分原则为内在特性的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是必然趋势,以淡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已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可以作执行结案处理。但是如果检察机关审查原审生效裁判后认为抗诉条件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3.html -
了解详情
了私法秩序即意味着保护了私权和解决了纠纷。虽然民事诉讼的诸多目的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但是,对于当事人而言,私权保护、纠纷解决则是其运用民事 ,苏力译,259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8]参见肖建国:《民事程序价值论》第8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参见刘荣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5.html -
了解详情
和民事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这就背离了国家设置民事诉讼制度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目的。如果从维护人权的角度来看,任何人不得无正当理由因同一争议而受到两 般的社会规范”,但是在法人类学家看来具有“制定法”性质和功能。按照这种理解和认识,“诉讼”和“法院”也存在于未开化社会。有关文献,参见[美]E.霍贝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
并通过电子邮件发言。信息技术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运用,最突出表现就在审前程序,律师、当事人、拟作证的证人、特别是专家证人之间广泛使用 主页,可查询有关文件,浏览案件进程、开庭审理信息、开庭审理笔录副本,当事人还可调取电子案卷。澳大利亚法律数据库(AUSTLII)和SCALEPlus在因特网上提供各种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