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批评,认为这个概念极不准确,是一个劳动法上的概念,不是民法的概念。同时,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概念也不准确,也应当纠正。建议应当改为用人者 但是,现在的规定仅仅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缺少具体的规则,应当加以补充。主要的内容是: 第一,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没有规定,应当明确规定。是否采取《食品安全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606.html -
了解详情
补偿与用人单位侵权损害赔偿 工伤保险法和侵权赔偿法在工伤问题的适用关系上,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存在争论。有认为工伤事故的赔偿由《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法规调整;也 殊值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引起工伤的第三人应该是指除用人单位和本单位正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职工以外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如果工伤事故是本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621.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不完全等同于法院调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的,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092.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立法主要是规定劳动条件,还是调整劳动关系?无论如何,《劳动合同法》始终是合同法,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寻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劳动合同法 达成的调解协议,可以赋予其合同效力,保留仲裁机构或法院对调解过程和协议内容的审查权。有学者不同意设立社会化的调解机构,因为社会化的调解机构面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48.html -
了解详情
由此可见,劳动争议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劳动争议是为实现劳动的权利与义务而产生的争议。因此,由于对劳动争议的内容、性质理解不同,变划分出不同 三级审理。我国目前主要是以民庭审理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以民事法律代替劳动法律来调整劳动法律关系,这也就必然引发劳动争议处理法律适用的混乱。 针对劳动司法机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1.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驳回用人单位的诉讼请求,就是用人单位败诉,其权利从法律上得到确认。该判决生效后会因无具体可供执行的内容,以致造成执行难。根据法律规定,此时劳动争议仲裁 合法;二要看双方是否有隶属性,职工由用人单位和用人者负责管理,按约定参加生产和工作;三是用人单位和用人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等,组织工资分配,职工按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28.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法》第19条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七条法定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 应在单位内设立雇工情况登记簿,列明雇员的个人情况,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离开用人单位的时间及原因等情况,在劳动合同订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将劳动合同报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78.html -
了解详情
人选。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务人员到用人单位就职后,用人单位可根据劳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确定工资福利待遇等。合同期满,劳动力派遣协议续签 上法律更新的步伐。个别地方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的规章政策,但普遍存在调整对象范围过窄、调整内容不全面等问题。第五,员工结构不合理。一些经济欠发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52.html -
了解详情
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4、用人单位依法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41 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347.html -
了解详情
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基本内容的大致认可。目前已成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书面形式,是高校及 是劳动合同,它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将要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意向书,具备签订预约合同的效力,应受《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调整。违反就业协议书的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