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977.html -
了解详情
到民事庭。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在不断深化,各种类型的劳动争议随之增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虽然各地法院这类案件差异较大, 调整,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以劳动关系为内容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并不排除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作为处理依据;而以雇用关系为内容的一般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0.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时,不依法进行,随意或武断地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举不胜举。如滥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以所谓经济裁员的名义大面积解除职工的 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经济组织结构分别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加上劳动监察力度不够,以及个别法律条款滞后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劳动者权利保护形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90.html -
了解详情
形势需要,实行了固定用工制度,固定用工制度和现行法律法规中的没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制度相似。当时,为了保障劳动者就业,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选择固定用工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1.html -
了解详情
以能喝酒、能陪客户跳舞等作为录用条件显然是无效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在适用此条款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认定劳动者违反劳动 提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规范用人制度并赔偿劳动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必然导致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者单方提出解除合同已经是在行使法律赋予其的单方解除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209.html -
了解详情
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且遵守单位内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则按照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 、法规未规定或者规定并不明确,对此,学术界及司法界应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实际履行;责任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8.html -
了解详情
的雇佣形式有:家庭雇佣保姆、雇请钟点工、雇请司机开车、聘用离退休人员等。劳动关系中的用工主体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同时包括与 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具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惩罚措施可以约束其内部员工,但未经受雇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93.html -
了解详情
比例。随着侧重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一方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越来越受到限制和规范。在现行法律规定,我们根据是否员工有严重过失,将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33.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逐年增多。 (二) 企业管理、劳动合同履行不规范,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企业没有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规章制度,已有的一些规定甚至严重侵犯 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法律意识。劳动争议不断增多,既有用人单位故意规避法律、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法律意识淡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62.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法,抛弃旧有的、不合时宜也不合法的做法,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修改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用工方式,避免规避法律行为的出现[12];第三,劳动者要敢于同 合同法您逐鹿职场的利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1 [6] 黄乐平.劳动合同法疑难案例解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0 [7] 董保华.十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3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