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99年版,第39页。 17.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731条。 18.顾耕耘:《关于商法基础理论的几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年版,第19页。 22.郑远民:《现代商人法理论的提出及对我国的影响》,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 作者:李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44.html -
了解详情
中。在排除了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的情况下.引用了德国民法典第826条关于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式对他人故意加以损害的,对他人负有损害赔偿的义务 ,该法对世界各国着作权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0年12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0.html -
了解详情
意图把法律解释权交给立法机关行使。但是,这种做法不久就发生了改变。1804年《法国民法典》总则第4条规定:法官借口法律无规定、规定不明确或不完备而拒绝审判者 把法律解释权统一划归法院行使,必须突破两种由来已久的观念。对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而言,这两种观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是谁制定,谁解释。这种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2.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对证据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贯彻证据失权制度。按照学者们的通常观点,在《证据规定》颁布前,我国实行的是 法律在制定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公众理解和接受法律的能力,1791年《普鲁士民法典》的公布规则宣称:全部法律将按照一定的条理层次,用民族语言来制定,用一种大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1.html -
了解详情
得利法和无因管理制度,以及单方允诺等制度。 物权行为理论被德国民法典的立法者接受,并成为立法理论基础。中国的物权法己经颁布实施,从中似乎能看到该理论的身影, 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接受。它对物权法的影响己经在法典中有所体现;对债法制度,在财产交易过程中的作用也将逐渐显现;在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它也势必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8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是逻辑,而是法律。法律是不是逻辑?这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大陆法系,由于罗马法和德国法的影响,法学过于注重逻辑,而且是形式逻辑,民法学界的爱称为 巴尔教授详细列举了儿童和少年人损害赔偿的公平责任在欧洲各国的表现,特别是他们如何被写进各国民法典的过程。大家的观点都如此一致,以致于不同意都会感到底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49.html -
了解详情
为绝对的无效,其往往涉及到公益;相对无效的处分限制规范则只涉及特定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前者如德国民法典第1365条:配偶一方只有经另一方允许(事前同意) 才能履行该义务。依该规定,所有权人没有征得其配偶同意所进行的处分对每个人都是无效的。[12]后者如我国《物权法》第20条,未经预告登记人同意的处分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48.html -
了解详情
完成了从道德规范到君临民商法全法域的帝王条款的转变。 我国现代法律在立法及法律理论方面通过日本,受德国的影响很大。与大陆法系诸国一样,在民商 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等。反观我国民事立法相当滞后,至今没有 一部民法典。加快民法典的建设,把诚实信用原则在各单行法方面的应用具体化,加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25.html -
了解详情
时期,欧洲出现了大规模移植罗马法的运动。《法国民法典》颁布后,十九世纪的欧洲大陆纷纷效仿《法国民法典》掀起了民法典化的潮流。直到现代,大陆法系与 范畴,体现国家权力自我约束机制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刑法功能。[22] (1)冲击: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质疑与挑战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53.html -
了解详情
是众多的定作人,其中一个定作人解除合同,对承揽人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定作人则有较大的影响,权衡两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赋予定作人单方解除合同权更为 第641条:“于承揽人未完成工作期间,定作人可以随时以赔偿损害而解除合同”。《德国民法典》第649条规定:“定作人得在完成工作前,随时预告解约通知”。《意大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