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条件的,则应改变强制措施,或者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另一部分则是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这一期限,是在拘留后3日内,在特殊情况下,提请 的要素。如果缺乏这类要素,司法审查就不可能对刑事羁押实行有效的控制,更谈不上实现法院审查刑事羁押合法性的程序意义和实体意义。 (二)法院审查刑事羁押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1.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的。关于测谎结论,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所谓测谎结论是指专门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测谎设备(测谎仪)记录被受测者 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78.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具备证据要件、刑罚要件和必要性要件才可实施逮捕措施。同时扩大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范围,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直接会商创造条件。 2.扩大检察官酌定不起诉的自由 ,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7]谢鹏程:《刑事和解的理念与程序设计》,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4期。 [8]陈光中、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4.html -
了解详情
,代理申请取保侯审和监视居住。但一些侦查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将妨碍其侦查取证,于是未将此项权利告之犯罪嫌疑人。拒绝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情形较为普遍,在 ,且实践中有大部分权利得不到实现,对律师有关活动的程序也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作为诉讼主体的委托人,律师却不能依据相关法律获得自己对案件侦查情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44.html -
了解详情
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应该在场。 第二十三条律师会见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 第二十四条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 播放的视听资料,应从以下方面质证:(一)视听资料的形成及时间、地点和周围的环境;(二)视听资料收集的程序是否合法;(三)播放视听资料的设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45.html -
了解详情
都对行为人予以逮捕。这是因为许多司法工作人员往往忽视了刑诉法规定的逮捕条件中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这么一条规定,而认为 法院审判,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某种足以保证审判进行的强制措施,从而避免逮捕的滥用,减少不必要的程序,从快审结案件。 (六)适当选择不起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0.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可以类比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来理解。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为了审判上的便利而采取的刑事传唤、刑事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和逮捕 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该条明确规定“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318.html -
了解详情
。 1. 构成要件事实。对于实体法事实之构成要件事实,无论是在实行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德国、日本还是在我国台湾地区,都要求对此进行严格证明,而且理论界观点也比较一致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强制措施的事实。二是有关回避的事实。三是关于诉讼程序的进行是否超越法定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22.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两年以下。第29、30条又规定,在考验期限内,少年犯由考验期监督人监视和管教,如果该少年在考验期间表现不好,法官可以对其随时宣布刑罚判决,并且不许 表现也许对今后在监狱中获得减刑、假释有所作用,但其适用的程序和我们定罪量刑的审判程序是完全不同的。再次,《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没有关于定罪和量刑分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6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规定了五种刑事强制措施,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这五种强制措施都是对人身自由的强制处分。其中,能够剥夺人身自由,即产生羁押后果的措施 前羁押,导致审前羁押在适用上出现任意化和随意化。而且,我国适用拘留、逮捕的审查是秘密进行的,缺乏公开的程序,容易造成滥用情况。第三,缺乏充分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