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但是在不成立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因为自己的行为构成自然人犯罪而应承担刑事责任。这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存在犯意的沟通和联络,在行为的实施上互相配合和助力,则应属于共同犯罪;如果实施犯罪的单位成员为数人,但彼此之间不存在犯意的沟通和联络,则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6.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的直接目的。在刑事实体法律关系中,客体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争议,普遍认为是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而在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客体究竟是什么? 关系主体和内容中便可判断出来。其实,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刑事法律关系一词,就是指的刑事实体法律关系。 ⑻转引自[苏]巴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81.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国家权力, 来自于人民的让渡。刑事上的冲突不仅体现于犯罪人和国家之间,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体现于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 解决刑事冲突的方案是多样化的, 而不仅仅是惟 。其中, 立法者对社会现象的把握程度、对被选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准确度、其立法技术的成熟程度等,均会影响立法本身的质量。没有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58.html -
了解详情
性的前提,可罚性中寓含了当罚性的判断。在立法阶段,社会危害性是手段,刑事违法性是目的,共同完成对行为的标定;在司法阶段,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一般 认定的犯罪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看来,在认定犯罪过程中,就需要判断司法认定的犯罪事实在符合犯罪构成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情形,如同大陆法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推力上涨时,结果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在某种推动危害结果发生的因果过程已经存在的情况下,行为人本该积极作为以阻止结果的发生,但他却不作为,致使阻力全无 再考虑从轻。 (三)对于利用职权,采取不作为方式与他人合谋进行共同犯罪的案件,应将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作为对行为人从重处罚的一个情节加以考虑。例如,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597.html -
了解详情
对共同犯罪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 l )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以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构成,排除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的可能性。例如我国刑法第25 条的规定;煞同犯罪 对该事实能够认识的情况下,是能够肯定过失共同正犯的存在。 根据共同意思主体说,显然也是对过失共同正犯持否定的态度。因共同犯罪被认为是由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45.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说,该行为确实引起了该危害结果,即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也合乎规律。通常情况下,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难确定。但是,在行为时,由于存在 就是确认构成要件的结果是由谁所实施的构成要件行为引起的,以及这种行为构成什么罪,以便提供成立该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12]但是,这只是从定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9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国家对犯罪人实施刑罚制裁,意味着对犯罪予以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否定评价。根据保障国民 利益。边沁说: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社会利益。但是这是什么意思呢?每个人不都是像其他一切人一样,构成了社会的一部分吗?你们所人格化了的这种社会利益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1.html -
了解详情
鼓励,紧急避险同正当防卫一样,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也是对国家有利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对主犯要从重,从犯要从轻,胁从犯比从犯还要从轻。这是因为它们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有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形式上符合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的特征,但是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构成犯罪的情况,这就是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77.html -
了解详情
具备独立的刑事责任能力。第一层人格是第二层人格的前提和基础,在多数情况下 ,二者甚至是同一的。如依《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健全的 一问题,理论上曾存在争议。肯定说认为,法人犯罪内部的自然人间构成共同犯罪的关系(参见赵秉志.犯罪主体论[M].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5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