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客观上要求财产法予以正确引导和规范,如信托关系和融资租赁关系中各方当事人财产权的内容和效力问题,理论上历来有争议。我们认为,立法上应把两种法律 仍应于民法典中将各种新型财产权利予以总体规定。关于财产权是否法定的问题,由于“物权法定”依然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因而只有在法律上对新型财产权利予以法定,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2.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客观的物时,当事人之间仍可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如债权),其客体是什么便已脱离了传统思维模式。如果此时又把债权的客体视为行为,显然法律上的行为 制定物权法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科学界定物权法的调整空间,即物权法调整范围应限于“有形物”的调整。物权法理论是于有形物的占有、流通和保护而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0.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在我国应运而生,而且似乎目前已成为该领域内市场运作的主要方式。不过,对于究竟什么是“特许经营”,其实在国际上也并无一个确定 过程中相互制约甚至掣肘及其解决,也是物权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49]顺理成章,特许经营权作为一种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具体无形财产权,依据“物权法定”原则,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27.html -
了解详情
》第994条第2款、第683条、第684条。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1~93页。)就无权占有或妨害对物造成 内容应该是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但它也并不排除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请求权。由此亦可知,损害赔偿亦可是人身权请求权的内容。可以肯定地说,所有权利受到侵害或妨害的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0.html -
了解详情
成《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一书。2.关于物权法。这一时期民商法学界对物权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物权法的制订问题展开的。学者们普遍认识到,我国现行的物权立法已 法律秩序的根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权利不复存在,被称为权利的内容尽管写在法律的条文上,现实中它也绝不会是权利。”(注:[日]川岛武宜著、王志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69.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丧失对物的占有,不为任何人所占有而言,其原因是什么,在所不问,若有人占有则非遗失物。对此,有三种情形值得注意:第一,所有人忘于他人住所、宾馆、出租 遗失物的所有权。2、报告义务与交存义务报告义务不同于通知义务最明显之处在于:报告的内容是告知遗失物管理机关已拾到遗失物并欲交存拾得物,而通知的内容则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7.html -
了解详情
是实体性权利,还是程序性权利?有人基于优先权需要通过人民法院来实现和权利的内容是在受偿顺序上的优先性而认定其为程序性权利。笔者认为,区分一项权利究为实 应选取的结构原则”,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3);钱明星:《物权法原理》第33~3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郑玉波:《民法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2.html -
了解详情
到具体的逻辑体系。(二)非物权行为模式下善意取得制度最理想的设计是什么?在非物权行为模式下,善意取得制度要独立完成物权行为模式下物权行为理论和善意 ,2001。[37]在不动产,登记移转所有权的规则属于强行法内容,故无所有权保留之可能。[38]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74页,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67.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物一权原则所决定的。一物一权主义原则,是自罗马法以来的物权法所承认的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也不例外。在物权法上之所以要肯定这一原则,是由于 许可却对承租房屋进行装修时,其为恶意,应为侵权。综上所讨论的内容,承租人取得求偿权的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要件:①承租人在客观上受到了实际物质损失。②求偿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81.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在总则中确立主体、行为、客体制度,然后在分则中确立法律关系的内容,该内容主要是民事权利,具体包括债权、物权、亲属、继承权利,当总则中确立主体、 法区分了绝对权和相对权,同时有关相邻关系的制度属于物权法的一部分,而不构成侵权法的内容。在普通法中凡是侵害他人的物权都构成侵权,因为普通法并没有采纳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