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程序公正标准。根据前述行政程序正当性的三项最低要求程序中立性、程序参与性和程序公开性, 行政正当原则可具体导出避免偏私、行政参与和行政公开三项基本内容。 ,防止行政专断和行政权滥用,保障私人自主权。在我国,受传统人治观念、专政政治的影响行政法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于管理法,突出强调行政权力,强调行政主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66.html -
了解详情
的,而程序正当的观念仍然十分稀薄。平心而论,不要说与法律很少沾边的老师,就是让律师来当校长,有谁能够预料法院将会对其作如此要求呢?可以 司长周远清1995年6月6日在“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抓好考试管理工作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5]国家教委(1994)教高司字201号文件,1994年11月16日发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9.html -
了解详情
[9]更何况,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关于学位评审、决定程序的解释以及关于不利决定作出程序和决定送达程序的要求,本身就具有变革制度的涵义在内(这一点将在下文详细论述 判决若将社会发展之现实、流行理念之变化、非正式规则之社会认同、当事人权益之正当性、价值与利益冲突之权衡等予以充分曝露,其不仅具有类似于立法说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35.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围,可拷问政府权力存在的必要性、正当性,在实体和程序上监控行政权之行使,从而以使私领域不至于受公权力非正当的、非法的干预,是公法始终必须履行的 此种裁判推翻另一规则适用者对规则的解释的作法之正当性和可接受性,一直是法学上的一个难题。而当规则本身内涵道德判断的要求时,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32.html -
了解详情
。 如此看来,只有在借助法律程序和形式的情形下,道德选择或对某些(当然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的确认和推行才是可能的和正当的。但问题在于,这种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38]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67—268页。 [39]马克思:《马克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0.html -
了解详情
来的,而在于它们是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要求,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的要求。这岂不是更强化了这种变革的正当性吗?!其实,仅仅因为别人或别国 都是不利的;[注释49:因此,我们可以预料,越是拥有这种职业技能的人一般说来就越是强调程序正义;而在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律师、法学教授要比法官、检察官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4.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予以改造,赋予了当事人概念以实体方面的要求。前苏联民事诉讼学者认为,“”并不是一切有权利能力的人都能成为具体案件的原告,而是对提起这项诉讼有法律 ,通过肯定起诉、应诉的人是正当当事人、剔除不正当的当事人,来解决承认程序当事人可能引起诉讼程序事实与实体法事实的分离问题。由于正当当事人侧重于对当事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4.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有很多学说,如权利保护说、维护法律秩序说、纠纷解决说、多元说、程序保障说等等。权利保护说认为,当事人在其实体权利无法通过自力救济来实现时有权 相反,自治性越少强制性越多的纠纷解决机制则对文书的要求越高。“原因很简单,公正必须来源于信任”。[38]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正当性资源主要是当事人基于对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生效裁判拘束。在实务中,这种“利害关系人”被理解为民事权益被侵犯或发生争议的当事人,赋予当事人概念以实体含义。同时,民事诉讼法第56条“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 实际上已把民事诉讼当事人界定为正当当事人。与此相应,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原告起诉时,法院在审查诉状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的同时,还要审查原告是否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2.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范围内。法官在审判过程中遵守法律的规则,人们便认为法官实现了正当程序的要求。相反,法官的行为如果超越了制定法的范围,不管法官作出此行为的动机如何 合理性冲突的时候,常常是合理性得到了优先适用。在大陆法系国家看来,法律是正义的代表;而在英美法系,人们通常认为法官才代表着正义。因而,在大陆法系,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