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最后如何定性、处理,无疑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 侦查机关侦查终结所认定的罪名是故意伤害,检察机关起诉书和法院判决认定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对邓玉娇故意伤害罪的处刑应该在十年以上,那么如何认识巴东县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37.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一是被告人在自己意志支配下连续击打其兄,客观上造成重伤致死的结果,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另一种意见为,被告人的连续 )特殊防卫存在严格限定,同样需要满足正当防卫的条件,在防卫之犯罪上有犯罪性质、危害程度和犯罪种类的限制;(3)认定必要限度应当坚持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中国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53.html -
了解详情
以犯罪既遂为标准。更进一步讲实际上是把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只认为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并不一定成立犯罪的既遂。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我国刑法学界现在 年有期徒刑则是区分重罪与轻罪的界限。 [23]也有学者认为,有些犯罪的未遂行为难以认定,无法成立未遂犯。如故意伤害罪,其未遂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到底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81.html -
了解详情
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二是要看行为人有无违章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行为人必须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后果,且对该后果负责的条件下⑤,才能构成交通 事故)、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等规定罪处罚。2、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区别的要点在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杀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9.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当刑法对其作出明文规定时,才能作为构成某一特定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3]由此可见,犯罪故意是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的核心要件,是研究犯罪构成,特别是故意 如何预谋、行为人对被害人是否抢救等,而不能仅凭行为人的口供定案。[10]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要确定行为人有杀人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3.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2002年4月28日,九届 组织,根据客观情况和其主观判断能力他也不应当知道的则表明其主观上没有犯本罪的故意,不能认定其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如果行为人事后知道所加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3.html -
了解详情
区分实行行为和教唆行为,帮助行为,因为这个条件和那个条件一样,均是产生结果的一个条件而已。但是单纯的以因果条件理论来认定共同犯罪的话,就犯了李斯特所说 伤害的故意,而实施一个爆炸行为,即构成故意杀人罪,又构成故意伤害罪,一个行为在这里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刑法评价。而犯罪构成标准说认为在罪过,危害结果和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5.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人数相加达到“众”,此种情况实质是多人互殴,不具备聚众斗殴罪的条件)。未达到“众”的一方,即使未纠集多人,但只要其主观上具有与对方聚众斗殴的 犯,是指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认定聚众斗殴的转化犯,涉及聚合性犯罪形态下多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承担问题,因而亦存在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7.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威。这与现行刑法和民主政治是格格不入的。二、血缘关系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路人皆知,但是依刑法第382条、385条、393条、394条,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为什么现行刑法这样苍白无力?就是立法中有二个缺口,其一,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6.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指定辩护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其他一些配套措施,需要制度考虑实施的条件、社会背景、社会变迁等因素。在死刑指定辩护中,法律强制规定法院为承担义务机关,若一审法院未遵守 类罪名,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故意杀人罪(56件62人)、抢劫罪(22件46人)、贪污受贿犯罪(13件14人)、故意伤害罪(11件16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5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