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第一,立法重心必须做一个调整。民事诉讼的立法重心应该实现由偏重于程序性规则转向偏重于实体性规则,由偏重于证明力规则转向于偏重于证据能力规则。 规则以及律师、当事人、法官调查取证规则,等等。在举证方面我们应该确立和完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庭前证据交换规则、举证时限规则、举证程序规则、特别是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61.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案件当事人对事实部分争议很大,而双方都提不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有的案件法律、政策界限不甚明确;有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均有一定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消除调解代替审判的现象,落实自愿与合法调解原则,就必须对现行调审不分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将调解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析和讨论,勾绘出了一个客观评判医疗侵权,合理分担医疗风险的理论框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首次明确了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两类。前者是原本意义上的诉讼主体的证明责任,其独立于具体的诉讼活动,在诉讼程序开始前确定那一方当事人应当证明什么,对某个要件事实提供证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86.html -
了解详情
不予争执的,便可以从法律上免除主张者的举证责任,进而对其所主张的事实予以确认。在提倡证据是诉讼生命所在的今天,能够独立在民事诉讼中列出一项不需举证就可以认定事实 效力。自认的撤销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形:(1)自认的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了其所作的自认是出于错误而与客观事实不符;(2)自认是在被他人欺诈、胁迫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1.html -
了解详情
时,当事人因法院不适用以该事实存在为构成要件的法律,而产生的不利自己的法律后果的负担。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是按照一定标准在原被告之间分配的 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TRIPS协议中文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31.html -
了解详情
的安全,对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过激等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教育、训导,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其次,当地基层组织有义务 一方当事人应承担一定的程序上责任,因迟延提供证据而发生的取证、诉讼费用等诉讼成本,应由迟延提供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承担。 注释: ①参见刘敏《论直接言词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59.html -
了解详情
与救济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的民事诉讼的目的应确立为:解决纠纷,处理争议,即依法裁判确认纠纷主体权利义务的归属或赔偿责任,从而使民事纠纷、争议得到解决。 需证明,但因客观原因而不能自行调取有关资料信息予以证明时,法律可为其提供一个共同的救济平台,即申请执行法院给予协助调查取证,从而可提高权利人和义务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15.html -
了解详情
0.99,则几乎肯定视其为真。他将民事诉讼的或然性权衡证明标准所要求的可能性大于不可能性解释成对原告(或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之主张事实审理者形成的确信度 2003年版,第28-29页。 [2]参见汤维建:《程序模式与证据制度的关系论纲》,载《证据学论坛(第五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8.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只要提出证明被告有污染行为的初步证据,而污染事实存在与否以及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等则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00。 {3}曾文革,王海志.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EB/OL).http://www.1488.co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实权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制度。证据失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