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院向申请人相对方调查证据或保全证据是否导致举证责任转移的问题 我开初注意到这个问题是源于我在上海浦东法院的一个案子,案件另外一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对我的当事人 可以变更诉讼请求。这条规定被学者们称为法院的释明义务。我是打心眼里反对这不伦不类的规定的。一是这样的规定等于说让法院承担了教当事人如何打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30.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当代哲学家罗尔斯(J.Raw ls)认为, 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 法官居中裁决,与当事人之间形成等腰关系(等距离关系),从而形成当事人之间的均衡对抗。只有这样,审判方才能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地听取双方意见,客观地作出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29.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这样在认定起来就会出现较大争议。而且这样的案件大多被告人本确实本只有故意伤害的故意,但随着势态的不可控制,被告人主观上演变成了故意杀人。 案例:被告人甲 提到的认定条件,也完全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但问题是甲的后续行为却已经超出了原先的故意伤害的主观故意,在乙完全失去反抗之后再以严重的伤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46.html -
了解详情
加快立法步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法律规范。(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文件,1993年11月 。(注:李开国:《我国民法法典化的理论准备》,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3期。 )它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从观念出发,先设计一个理想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16.html -
了解详情
或甚至刑事制裁,以加速自治条件的完善,公司法、保险法、著作权法等,都是这样的例子。但更多时候,立法者要处理的问题必须兼顾管制和自治,同时建立放任 [15]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就是一个以实现保护未成年人这一公共政策为目的的外设型强制性规范,该条第1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93.html -
了解详情
种编纂体例争论各有师承,但都是以形式证形式(民法典的形式) ①,仿佛谁也说服不了谁。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德国民法典为什么按总则、债权、物权 卷,人民出版社会性 1995年版 第698页 ⑨周林彬《物权法新论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观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172页。 ⑩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1.html -
了解详情
中规定任何一方终止合同,只要在终止前3月即可。本案涉及的问题是意大利的被代理人按照合同规定将合同终止的通知在3个月以前通知了代理人,此项约定是否有效,被代理人 区别的基础上,而对这两个问题加以区分并不支持这样的观点:合同所选择的适用法律就意味着当事人就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做出了默示选择,即合同中选择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41.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个刚性条款,不知何故却定为弹性条款。第23条是这样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对方当事人举不出相应证据反驳的,可以综合全案情况对该证据予以认定。笔者认为, 基本满意,那么谁还在乎承载这结果的形式呢。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判决书是写给谁的,它的功能是什么?是为了精于论理的法学家们提供他们据以研究和批评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62.html -
了解详情
于社会正义的实现:这样,对公民生存的确保、对弱者的保护,即使在私法中也获得了与追随个人利益同样的地位。[47] 可见,自由及其限制问题是民法的 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330页。 [52] 在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还包括虽有所有权,但却对原所有权人负担不当得利返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3.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正式提上日程。这里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中国民法的有关问 题。 一、民法的本质 这个问题涉及到民法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性质。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 罗马法的一种理念。这种关于市民社会 的价值观念进入文明的范畴并成为人类的一种共识是历经磨难,弥足珍贵的。欧洲也是 这样的,从公元5世纪罗马法结束以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