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论处。 五、司法实践当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5.1 挪用公款与借用的区别 挪用不同于侵吞,只是暂时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打算以后予以归还,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它类似于借用。而这都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所有权的主观恶意,都是以使用为目的,而且主观上准备用后归还。但是二者具有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占有,也包括根本无权利的甚至是非法占有。这是当代德国法中占有与早期日耳曼法中的占有的根本区别。(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 的占据;其最新的含义则强调占有人的‘意愿’,即‘如同自己的财产而接受,被他人视为自己的财产。”(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158页)“从历史角度考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14.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成为抢劫罪的客体。其次,从主观意图上看,抢劫罪在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若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钱财,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是值得同情的一方,不但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且对非法传销活动有一定打击作用。比较张某与王某等人的利益,谁的利益更应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85.html -
了解详情
,破坏型犯罪,技术型犯罪六大类。[注释]有人认为,经济犯罪是指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或避免损失为目的,在经济活动及其相关活动中,实施的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谋取非法的商业利润作为直接目的的,并且这一目的在刑法条文中有的还有明文规定。财产犯罪一般是以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为直接目的,但也有个别罪名不以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3.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不论有无权利人是否向侵占行为人提出请求,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侵占行为而且事实上没有将他人财物交出或退还即可构成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第二种观点认为:拒不交出 要求“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只要求侵占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即可。三、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时间界限拒不返还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41.html -
了解详情
,如行为人在准备抢劫工具或者为抢劫罪的实施制造其他便利条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他人劝告或自行悔悟,遂放弃了抢劫犯罪的继续进行;抢劫罪的犯罪中止也可能发生在 或他人的劝告而打消了抢劫的念头,放弃了抢劫的继续实施,从而没有发生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的结果。可见,抢劫罪的犯罪中止形态可以分别与抢劫罪的犯罪预备形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6.html -
了解详情
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危害。 法律允许公民将自己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财产出借给他人,进而获得一定收益的民间融资行为。《民法通则》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在民间借贷的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吸收公众存款的,那么就可能会涉嫌构成集资诈骗罪。 5.职业放贷人和食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716.html -
了解详情
的视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一些侵害他人虚拟财产的行为也日益猖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统计数字显示,有 、控制、破坏权利人帐号和密码,导致所有权人失去虚拟财产的支配权,即可认定其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行为人获取他人游戏账号和密码的手段主要有:(1)在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7957.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所谓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或者以暴力为胁迫手段内容,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或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从刑法的意义上说,所谓暴力犯罪中的暴力 的定势,往往导致个人为过度追求金钱和物质而置整个社会利益和公德不顾,选择非法途径去刻意攫取。近年来,由于仇视社会分配不公、寻机发泄铤而走险,由于物质利益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380.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 财物。强行劫取财物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当场直接夺取、取走被害人占有的财物;二是迫使被害人当场直接交出财物。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1、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26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