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和国家土地政策去具体调整、解决,避免了在细节和敏感问题上的纠缠。 2.考虑到与将来民法典的衔接和协调,而将一些尚难决断的问题暂予搁置或作变通 ]前者的含义均广于后者,但物权法中存在有混淆和不当使用的情况。如第30条中关于因合法建造等事实行为设立物权的,在表述上有所不妥;《物权法》第二章以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2.html -
了解详情
迥异。日本的不动产质权,法律明文规定为担保物权,而且质权人得就该不动产为占有、使用、收益,故应属于用益质。 第二,在法律地位上,典权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 关于典权的存废 关于典权存废的问题学界历来存在争议,据笔者所了解,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在我国物权立法中保留典权,梁慧星教授和王利明教授各自主持拟定的物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7.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何谓林权,却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这直接导致改革对象的不确定,为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正当理由埋下了隐患。特别是随着我国《物权法 通过平等协商、有偿使用的方式将林地使用权配置给现有权利人,使权利人能真正得到《物权法》的保障,从而完成公法上林地使用权的私法化改造,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 此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12.html -
了解详情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对于依法属于自己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我国目前还属于农业国家,绝大部分农用地及农村建设用地都属于 房屋的私有而发生归属之变化的问题。唯国有土地上的国有房产和集体土地上的集体房产,其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才是一致的,但即使如此,法律上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33.html -
了解详情
二审的《物权法》草案中,关于典权的规定共计15条,对典权设立的要件、出典人和典权人的权利义务、典物的转典、出租、回赎等问题都做了详尽规定。 人对出典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而台湾民法规定为他人之不动产。我国大陆由于实行土地公有,因而土地不能成为出典的标的物。 2.草案规定典权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14.html -
了解详情
和理论研究上彻底抛弃这一左的民法概念。 (二)关于他物权的概念 研究他物权的概念,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他物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是否为同一概念。 对于 在封建的租佃关系之下,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农民却没有或很少有土地。农民只有租佃地主的土地,使所有权与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能相分离,才产生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7.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社, 2001.163。 [15]如第921条规定,相邻土地的所有权人推定有权共同使用地界设施;第1362条关于夫妻财产的所有权推定;其他如第1527条、第1964 年第3期。其实,该观点只是对推定所作的事后分析,一个极其明显的问题是,占有彰显权利的概率,根本无法统计、计算,只能依经验进行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65.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即属于这种方式。在德国民法中,关于所有权与占有人的规定自成一个体系,除了少数例外的情况外,它不涉及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的问题。[6]如德国民法第985条规定所有权 该编第37、39、40条),涉及到责任的问题都规定在第6编中。如荷兰民法典第5篇第37条仅调整行为,而对土地所有者对其邻居之土地进行妨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41.html -
了解详情
例外地存在相容的情况 用益物权是对他人之物为使用、收益之物权,而对物之使用与收益,自须以物之占有为前提,是故,用益物权被视为实体物权而有别于 公共性及物权法定主义之贯彻,在我国法律制度上,不发生土地上之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并存的问题。用益物权与抵押权的并存,惟有房屋典权与房屋抵押权并存之一种情形,即房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09.html -
了解详情
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乡村企事业建设地使用权和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对其中以农业为目的使用的形态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进行整合归纳,构建农业用益权 吸收的地役权一语。 (四)典权。关于典权的法律性质,虽有不同主张,但以用益物权为通说。即典权,是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为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