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也要求刑法在某些方面进行调整, 以体现该《公约》规定的义务。因此, 我国商业贿赂罪的立法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从指涉范围看 、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对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行贿罪, 其他单位的含义就不好把握。因为单位并不是法律术语, 难以从法律要件上来确认, 如果不由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也应当正当化。该说起源于德国学者鲁道夫梅克尔的优势利益学说。 德国学者扬森在其著作《刑法中的义务冲突》一书中,从法益衡量的立场对 义务之所以是义务,之所以成为法律规定的义务的原因后,才能真正理解冲突中的法律义务解决方式及其理论根据。对于法律义务,我国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24.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犯罪行为[ 15 ] (p. 148)。作为行为论研究对象的持有行为概念是在前一种意义上使用的。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构成由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 的实行行为之中, 也可以存在于非实行行为里。持有行为则与此不同。在刑法规定的持有型犯罪中, 持有行为只能是实行行为, 不能是预备、教唆、帮助等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3.html -
了解详情
道德基因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刑法概念 法哲学 刑法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刑法理论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并正朝着多元化、多向度的 容有未确,但大意不错。西方近现代法律对于国事罪限定极严。美国的国事罪是由宪法规定的,只有叛国才可以构成国事罪,且仅限于对美国作战或依附美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0.html -
了解详情
年至1997年刑法典修订以前,我国在许多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中都规定了单位犯罪问题,据保守统计,在刑法典修订之前,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已达49个之 不作为,但是占有又不同于一般的不作为,因为不作为总是与不履行一定的义务相联系的,而占有状态并不同义务直接相关。占有状态可以被认为是作为和不作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9.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的问题? 首先,应否定逃避法律追究说的合理性。理由正如持救助义务说者所言,逃跑乃人之常情,我国刑法规定窝藏罪的主体不包括本犯,杀人、放火等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543页。 [34] 黎宏:《论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为中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由于法制传统与立法原则的不同,各国或地区域外刑事管辖权的内容与特点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仅对我国刑法规定的域外刑事管辖权及其实现作一探究。 二、 规定。其基本精神是:世界各国都有处罚国际犯罪的义务,无论犯罪发生在何地,也不论犯罪人属何种国籍,行为人所处的国家对该行为人所实施之国际犯罪有刑事管辖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9.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比如,有特殊身份者是特别类型的人群,在法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其享受与其他类型的人不同的权利并承担不同的义务。有时候,完全不能根据一般的责任 的范围就比较大,比如说,在以生命对生命的同等价值的避险场合,行为人吃了同伴,依据我国的刑法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而在德、日国家,则可以根据责任阻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7.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的重要因素,司法者和一般公民没有判断社会危害性程度大小的注意义务;再者,社会危害性又是罪刑法定的对立面。[2]上述这两种表述都是认为社会危害性不具有罪 的:当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时,不能以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为由而否认其犯罪性。[45]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某些正当化的行为,如被害人承诺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理论在这方面的基本设置并无不当,故不再赘述。 我国刑法界就犯罪构成要件的数量及其内容展开过广泛的讨论,形成了三要件说、两要件说及多种关于要件的学说 和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基于刑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规范而在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可简称为刑权关系;二是基于犯罪行为的实施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