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政策,对于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华侨及侨眷中的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一般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44]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原因,对港、澳、台人士一般不 累犯更可能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认为累犯更不可能被判处死缓。 (2)教唆未成年人犯罪 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仅仅以是否奸幼、是否给幼女造成伤害为标准,而是在全面分析案件的起因、行为人的动机、行为及后果等各种主观因素,综合得出的结论。反之对情节恶劣的认定也是 和学校严加管教。97年刑法修订以后,在刑法的第17条第2款规定:未成年人只对8种犯罪负责。其中对于奸淫幼女罪亦未作规定。最高法院2000年2月16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31.html -
了解详情
仍然不清,贩(买入)是实行还是卖(卖出)是实行,且对行为人意志因素的分析存在不足之处;控制说及进入交易说都只将注意力较多的集中在了贩这一行为上 立法的精神在与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非仅仅是惩罚手段。笔者认为,我们在确定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的时候,既不能无限扩大也不能过分狭窄。走私、贩卖、运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12.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假释立法现代行刑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建立专门、统一的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体系和行刑司法体系,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保护体系[15].以鼓励并促进受刑人接受教育、自新改造和 前的刑期。参见力康泰、韩玉胜、袁登明:“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思考—兼论监狱的行刑改革”,载《法学家》2000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9.html -
了解详情
铤而走险,以非法的手段去谋取财富。 (三) 、犯罪人员的心理构成。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享受是两抢一盗犯罪的主观原因。道德的沦丧、文化糟粕的影响是诱发两抢 审理两抢一盗案件的同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寓教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7321.html -
了解详情
认知、个体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情况等维度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及回归社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评估其再犯可能性,出具社会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重要举措,将社会工作和司法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进驻看守所的合适成年人“铃铃铃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868.html -
了解详情
增设了9个罪名,即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恐惧却更为深刻,所以此时基于安全的考虑,可以对恐怖主义的预备行为进行犯罪化,以达到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但是,如果基于对实在性的安全考虑,风险刑法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344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在2013年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金钱财物方式引诱幼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 ,并非媒体报道时才新近发生。这种行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而未被察觉,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执法环节出了问题。倘若执法机关能够在行为人第一次作案后即将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6715.html -
了解详情
有形资源上,还表现在制度、文化、经验及观念等无形资源上。 制度供给不足也是我国轻罪案件司法资源配置失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后劳教时代,由于我国 而得到处理,不再进入法庭审判。从目前司法实践来看,我国审查起诉阶段可以适用不起诉制度的案件主要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轻微犯罪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4964.html -
了解详情
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案件,裁量标准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品格、境况、犯罪性质和情节、犯罪原因以及犯罪后的悔过表现、赔偿情况等,认为不起诉 7]近期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于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采用的也是此种模式,其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中设置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规定对于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