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制度。①该制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举证时限所针对的诉讼主体是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举证时限制度的有效运转,要求必须严格划分当事人 立法与公正,效率和秩序》,2001年中国诉讼法年会论文。 ③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④江平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1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和解协议记入笔录,即生判决的效力。 三、我国法院调解和诉讼和解的异同 我国的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和解,与国外的诉讼和解制度,并不具有可比性。通过考查 我国的实际,根据法官职能把法官分为准备法官和庭审法官。准备法官负责开庭审理前的送达、调查、保全、收集证据、调解等事项,不再拥有审判权;庭审法官则负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12.html -
了解详情
抗诉案件的办案质量。 程序违法可能影响案件判决、裁定的主要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一)主管错误 民事诉讼中的主管,是指人民法院同其他机关在权限范围上的分工 的第三人。共同原告、共同被告两种第三人都有可能被拒绝参加民事诉讼。任何当事人应当参加民事诉讼并且申请参加都不应予以拒绝。法庭应当审查申请人的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补充,赋予了法官根据个案具体情况,在法无明文规定时行使自由裁量权分配举证责任的权利。 关键词:举证责任,结果责任,行为责任,规范说,举证责任倒置 在进行本文 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举证责任,动态反映举证责任的诉讼内容。在民事诉讼中,只要当事人提出一定的主张,且主张的事实不属于免证事实,就要对其主张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0.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卡尔。海因茨。舒瓦伯对德国民事诉讼中辩论主义的基本含义是这样解释的:只有当事人才能把争议的事项导入程序,并判断法院是否有必要对此做出决定 ,法官则可不经过开庭审理作出不应诉判决。有的国家规定简易程序可以书面审理,还有的国家规定缺席审判可以书面进行。但是无论如何,口头审理主义和公开审判原则一起,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88.html -
了解详情
撤销具体行政行为,也就是说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包括行政主体没有法定权限、行政主体的行为没有充分证据、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政行为滥用及行政主体运用法律 举证责任,原告对此不负举证责任。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原告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所以,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机关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4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直接关系到法官裁判的结果。本文试图以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概念、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谁主张谁举证规则、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免除 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台)骆永家著《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1.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证据不足;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有错误;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裁定;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循私舞弊,贪赃枉法行为 ,构成了对法院的实质性约束。既然民事诉讼法尊重当事人对于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选择权,那么也就应当尊重当事人对再审程序选择权。这样才能在诉讼中建立起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92.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观点及其缺陷 我国传统观点认为解决这个难题主要依靠证据。因为我国证据制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司法人员能够正确认识案件事实,亦即保证其主观符合客观。[ 过程不起什么作用,无须对其予以研究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忽略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不能对民事诉讼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有简化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真实性、可采性。 4、技术鉴定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案件的纠纷也日趋复杂,很多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供的物证、书证,仅凭法官的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 ②江伟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③罗玉珍、高委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