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说明》中指出:增加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渎职犯罪行为,是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是处于行政执法程度还是司法程序,究竟是行政执法行为还是司法行为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认定。? 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6.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价值,即程序价值。程序正义的评价标准不以实体处理结果的好否为转移,具有独立的评价标准。实体正义的结果并非是一种人们可以直观地感知的结果 法院可依职权决定再审程序的启动。 3?提起再审的具体理由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可依据下列理由申请再审:?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91.html -
了解详情
原来的庭审程序之下统摄两个子程序,使关于罪责成否的认定和具体刑罚的量定均要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这两个子程序可分别谓为定罪答辩 被害人的犯罪观,是否能够认同被害人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从而赋予被害人以实质性的、足以影响司法进程和结果的程序权利?[50]具体到量刑程序改革中,如何真正赋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的意愿转化为客观现实,从而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在这种共同犯罪情况下,不管有身份的人在共同犯罪中是实施了实行行为(贪污、职务侵占),还是实施 和职权;另一方面他们因此同样负有必须正确行使权力、不得滥用或懈怠的义务,而不能利用职权来实施犯罪。同样,公司、企业人员负有管理、经营单位财产,不得滥用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17.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法律监督,有利于保证死刑适用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合法,更好地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基本人权。这样,既可以向国际社会昭示我国司法机关对 的方式进行审判监督。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职权,是深化审判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第3款规定:各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7.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性,即真理观(论)上的客观性。[9] 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客观性的认定标准和内容,回顾前面我们提及的有关学者对公诉权客观性的认定,我们就可以发现:后者所谓 34条至第48条还规定了驻上诉法院检察官的职权、共和国检察官的职权和驻设于违警罪法庭的检察官的职权。《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50条规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4.html -
了解详情
国(边)境犯罪。⑴其实,跨国犯罪不仅指行为跨国,也包括犯罪过程、结果,甚至预备行为的跨国。因此,跨国犯罪包括以下法律要件或要素: (一)行为的犯罪性质 行为,即跨国贪污贿赂犯罪的继发犯罪。例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腐败犯罪,如贿赂罪、贪污、挪用公款罪、影响力交易罪、滥用职权罪、资产非法增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76.html -
了解详情
书面化,这样既使社会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判决结果,又能增强法官释法的公开性、透明性,监督法官解释权的正确行使。 3 建立刑事判例制度,指导法官正确释法 ,应予以奖励;对业务能力差,思想作风不端正、作出有违公平、正义的个案解释的法官,特别是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作出违法个案解释的法官予以惩罚。这种奖惩分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1.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或得其相助,相对于辩方私力而言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为了避免公权力滥用,保障被告人权益,确保公平,必然要求程序正当。 三、两大法系犯罪构成之价值取向 具体的要素,如行为、结果、故意、过失、年龄以及精神状态等,必须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加以分析和认证。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导致定性上的差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纠纷在社区中解决,社区成员和当事人拥有决定程序结果的权利{6}415。 这几乎完全是一幅西方完美主义的司法画卷,其核心观点是:即便社区成员之间发生 自己的被盗财物从盗窃犯那里秘密取回的时候,如果不考虑盗窃罪的犯罪客体,就无法认定该行为的性质。在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上,也同样如此。(2)将犯罪客体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