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役权未被《日本民法典》和台湾地区民法确认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在于对有益权功能的认识使然。在《日本民法典》和台湾地区民 。法学总论[Z].张企泰,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8]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9]米也夫。澳门民商法[M].北京: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物一权原则究竟应否成为现代物权法改革的对象?双重所有权理论究竟能不能代表物权法的进步?本文特对此发表拙见,以就教于学界同行。一 所有权,其意则在为双重所有权理论或者变形的双重所有权理论寻找某种新的依据。至少在我国,双重所有权论者所关注的根本不是什么“集合物上能否设定单独所有权”这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2.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力产权、房地产产权等构成,这些新兴产权的内容,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物权体系和制度创新的基本依据。二物权的经济本质及特征在传统物权法理论中,一般将物权的特征 体系设置的效率问题,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考虑到怎样的物权体系更有利于发挥物的利用效率,在物权体系中设置什么物权,都应立足于效率的提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07.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所谓“物权法定”,是指物权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许当事人自行创设。它与一物一权主义、公示公信原则共同构成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从19 的问题是:既然社会生活之衍化乃推陈出新的过程,法律对旧有物权确定其为物权的标准为何?新出现的权利类型以什么标准确定其是否为物权?只有明确成立物权的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96.html -
了解详情
一下几点理由:首先,人格权独立成编本身它是符合民法典体系结构的要求。同时,也更符合民法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另外,民法主要调整两块关系,一个是财产 没事了,那么你说赶出去了以后还有精神损害吗?从物权法的角度,很难说有什么损害,又没有实际的财产损失,只能是驱逐,停止侵害,但是不可能再有其它的补救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69.html -
了解详情
不再以所有(归属)为中心,也更不是说所有权已萎缩成为“所有权的内容形态已限于不妨碍物资现实的利用。”〔10〕第四,传统民法物权法以所有权为中心的物权 。马克思在谈到地租问题时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76.html -
了解详情
去解决的问题。现在,人们对于英美法中的经纪(Brokage)和大陆法中的居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其内容有多少重合之处都还没有弄清楚,这边在制订包括委任 ,如信托法等。在这些单行法中,我们有把握纳入民法典的只是合同法、担保法、继承法和不动产物权法。争议较大的则是婚姻家庭法。历史上大陆法系民法典均包含亲属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6.html -
了解详情
,全书共分绪论和本论两个部分。绪论里,设第一章,物权法概论;第二章,物权概论。本论内容比较丰富,有物权通则、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 所有权制度从其变迁之事迹考之,不外乎时代的产物。什么时期鼓励它,什么时候限制它;何时奖励个人之无限制的所有权以增加民间的生产活力,何时限制个人之私有以集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14.html -
了解详情
⑸,这项权利属于土地转承包人。王利明教授主持的建议稿使用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名称,而在于权利的内容”。 ⑹ 我们来看看学者提出的 与中国物权立法》,《法学》2004年第2期 ⑸参见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51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⑹参见王利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64.html -
了解详情
全部[15],因此需要一个上位法。 上述分析确定了知识产权法归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应当与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亲属法等平行。然而这只是一种应然性分析,实 ,其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已相当稳定。如果不发生国家体制的重大变更,一般情况下,民法典所要修改完善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与《民法典》不同,知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