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同时具备证据要件、刑罚要件和必要性要件才可实施逮捕措施。同时扩大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范围,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直接会商创造条件。 2. 扩大检察官酌定不起诉的自由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7 〕谢鹏程:《刑事和解的理念与程序设计》,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4期。 〔8 〕陈光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62.html -
了解详情
候审和监视居住、轻罪重判案件等纳入赔偿范围,并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赔偿程序上,将赔偿义务机关与侵权行为机关分离,由特定的赔偿义务 被害人救助制度 [J].政法论坛,2008,(4). [14]宋英辉,向燕.我国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解构 [J].河北法学,2008,(5). [15]卞建林,封利强.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9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逮捕条件是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或拘禁的情况,向国家请求补偿。(2)在根据恢复上诉权的规定而提起上诉、再审或非常上告的程序中,受到审判宣告无罪的人,如果已按照原判决受到刑的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1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逮捕条件是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或拘禁的情况,向国家请求补偿。(2)在根据恢复上诉权的规定而提起上诉、再审或非常上告的程序中,受到审判宣告无罪的人,如果已按照原判决受到刑的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09.html -
了解详情
专门调查工作,可以对嫌疑人实行拘传、拘留、通缉、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等措施,这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证据取得手段的合法性,中国奉行为发现真相不惜一切代价的 追诉的作用,如认为检察院起诉不当可以变更罪名,这反映了法院的主动性,推动了程序的逆向运行;第五,在个别情况下,公检法三方可以联合办案,以期达到最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04.html -
了解详情
和检察机关的自侦活动,除了实施逮捕时需要经过检察机关的批捕部门审查批准以外,包括搜查、扣押、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传等各种专门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都可以由 的刑事诉讼理论将刑事诉讼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独立的阶段。因此,审判前的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三个阶段。应当提出,审前程序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76.html -
了解详情
有所偏袒,裁判者随意地作出裁决,而不明确告知裁判的理由,等等。但笔者这里所要分析的是一种特殊的程序非正义,也就是由于正义来得过于迟缓或者不及时而造成的 的情况下,将吴留索改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会带来十分消极的社会影响吴留索一直被关押在公安局的看守所,一来可以对他实施保护性拘禁,二来有助于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05.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撤案以及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追捕等强制措施,法律没有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知情权,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实行法律监督的职责,公安机关也有予以配合的义务 的检警冲突问题,其二便是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维护司法的程序正义。因此,检警关系的改革相应的也就存在双重目标和价值。以上笔者主要是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72.html -
了解详情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是十七世纪初英格兰人民反对星宫法院单方宣誓程序的产物。[4]根据当时的程序,个人可能会被教会法院从大街上拎出来,而且,往往并无真凭实据 。此外,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57条还明确将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作为被取保候审人、监视居住人的法定义务;在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中,拘传一般亦被定义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采用排除非法取证原则,试问非法的程序如何能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即使是立法上确立了侦查程序违法应当承担的后果,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其违法行为无从揭示 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因为犯罪嫌疑人处于弱势地位,律师在该阶段也仅限于“提供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