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侵害的请求权。又如,日本民法理论中的物权请求权概念是指“当物权内容之完全实现受到某种情由妨碍时,物权人对于妨害其地位的人,可请求其除去妨害,并 、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50]这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不同,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诉权是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27.html -
了解详情
权限由法律加以确定,由明确的公式来确定价格管制,这是依据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管价格不管利润”的原则形成的[6].英国的经济责任制主要通过一般经济责任制来 中忽视了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对于经济管理行为的引导。第五,由于经济法理论长期以来所盛行的“经济行政法论”,使得经济管理中实质上一直是追求行政效率为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9.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等法律部门,后者同样也是制度正式规则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制度正式规则的基础。在国家的法制建设中,完善的民法、行政法等是经济制度得以稳定的基石 ”,1990,memo.参见[美]DW布罗姆利著:《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页。前引[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和行政法规定经济法域中的法律责任,也要研究经济法体系内各部门如何就法律责任进行立法分工和协调。特别指出的是,许多经济法学著作将经济法律关系理论作为经济法 主编的《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中有关论述。[12]关于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研究详见王全兴、管斌:《社会中间层主体研究》,载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法”的出现。“由于对‘社会法’的追求,私法与公法、民法与行政法、契约与法律之间的僵死划分已越来越趋于动摇,这两类法律逐渐不可分地渗透融合,从而产生 “社会的”色彩,甚至具有与社会一体的“公法”性质。如果说近代法抽象的形式主义(特别是德国法中的物权行为理论)是法律对生活的第一次凌辱的话,那么,这种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58.html -
了解详情
表明:其一,物权是对客体得为直接、可靠、绝对的管领控制的支配权利;其二,由物权的支配权属性所决定,物权的客体须为特定、明确、具体、既存、独立 ,也已将物权法(征求意见稿)中体现“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原则”的第三条删除。[15]参见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78.html -
了解详情
归属”。那么,究竟根据什么标准或方式使各人获得物权,亦即根据何种理据把本属于大家所“共有”的东西中的某些部分划归私人所有呢?“权利不能通过不公正的方式 的理念。”参见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65] 王文宇:《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13.html -
了解详情
页)笔者认为,责任行政原则应该成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首先,民主是大势所趋,民主政治必然要求责任政治。根据人民主权理论,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最后拥有者和真正来源,政府必须在 1987年7月第1版,第164页至170页。参见蒋庆著:《政治儒学中的责任伦理资源》,载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第25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5.html -
了解详情
权论”、“平衡论”等。由“权力本位”出发,“管理论”将行政许可看作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工具,因此缺乏对相对人的权利重视而片面强调其义务,且义务主体仅 政法学院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研究方向行政法。胡健,男,江苏建湖人,华东政法学院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研究方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99.html -
了解详情
,大陆的法学也得到蓬勃发展。在广大行政法学者的理论研究推动下,在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在1989年终于出台了新中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而且 规范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结语大陆行政诉讼法是10年前颁布的,由于前面所分析的原因以及时代的发展,该法中的一些规范存在不足也不足为奇,但其所显示出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