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李某构成强奸、抢劫罪未遂。理由是李某有犯罪故意,并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由于对象认识错误,只能以犯罪未遂论。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首先,强奸 家庭共有财产,虽然是属于道德、民事和婚姻纠纷范畴问题,不能成为强奸罪和抢劫罪的犯罪主体,但是应该是双方都知道对方是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所抢财产是属于夫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的规定,增添了解决纠纷的难度,如无期货交易中介主体资格的民事责任,指令执行错误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强制平仓所产生的民事责任,违规交易的民事责任,虚假陈述 是不可能的,如对“情节严重”的判断,离开了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考察是不可能得出结论的。这是我们科学认识犯罪概念的二重结构应有之义。 从犯罪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6.html -
了解详情
而非对刑事诉讼规律的一种自觉把握。”[2]现代刑事诉讼基于对犯罪本质的更深刻认识———犯罪行为不仅侵犯被害人个人利益,也是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破坏 二审程序采取全面审查原则,理论根据是认为“二审程序的功能是纠正一审法院的错误判决,准确惩罚犯罪分子,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而要贯彻‘实事求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8.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对于行为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的情况是心知肚明的,其主观上对此并没有产生错误认识。其三,被害人交付财产时的主观意志不同。在诈骗罪中,被害人交付财产是 解释,行为人在实施“诉讼欺诈”过程中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构成犯罪的,可依据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刑,但实践中也不乏伪造公民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1.html -
了解详情
包含着“只要是驾驶人皆不可能有‘依日常生活经验观之,实非可能’之认识”这种不顾事实的错误观念,而推定皆有预见可能、回避可能性。但在采取信赖原则后 所以,该理论对于我们认定违反注意义务和注意能力等问题是有借鉴意义的。 四、犯罪过失中信赖原则的适用 日本学者对于适用信赖原则处理交通运输业中的事故的探讨较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2.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皇帝本人的核准都成为证明知州、知县的错误判断是“公正的”、“正确的”工具;并且,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复查的程序流于形式,这样导致的 “事后诸葛”的方法对于案件予以重新审视,那么在其他主要的“证据”足以能够“证明”“犯罪事实”成立的情况之下,对于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疑点”,有多少人会认真地对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7.html -
了解详情
都属于使用型诈骗,正因为如此,如前指出,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等司法文件中有关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实际上是针对使用型 项目的资格,其以诚通公司下属企业名义申报,并未使负责审批的主管部门产生错误认识。很明显,与一审和二审不同,最高法院再审否定了本案属于资格型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228.html -
了解详情
、收入证明或担保证明欺骗银行(欺骗行为)银行误以为其具有办理信用卡的资格(对方陷入认识错误)银行基于认识错误为其办理了信用卡且授予其透支权限(基于认识 疑难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 [7] 刘华:《信用卡犯罪中若干疑难问题探讨》,载1996年《上海信用卡管理与法律问题高级研讨会论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365.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适用罪名的理论认知存在分歧是重要障碍(有法可依与无罪可用) 对于构成犯罪的诉讼欺诈行为,应以何种罪名判处?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审查证据 [10]。但也有学者提出,诈骗罪的被害人交付财物不是基于自己的错误认识,而是在迫于司法的强制力,这与传统的诈骗构成理论确实不太相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2884.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要素以及青少年本身的要素,最后提出了若干防控青少年犯罪对策,包括:增强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律认识;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事业;适度降低 自己或别人的孩子走向悬崖时,不妨伸出手去,拉他们一把。 1、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青少年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还很不成熟,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1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