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区分辨析的实益主要体现在故意侵权中,因为当行为人发生违法性认识错误时,在刑法上仍然成立故意。[71]因为刑法和民法对于故意判断的标准不同, 的请求权基础界定为不当得利请求权,持否定论者将此处的请求权基础界定为物上请求权。 [82]参见崔建远主编:《合同法》( 第4 版) ,法律出版社2007 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09.html -
了解详情
的考察,而使得对结果的法律评价成为可能,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确定是否一个事件在刑法上是完全可以被评价的。{21}这种判断,实际上是对行为违反法规范与否的判断,这样 ),而没有必要用客观归责论说明其不成立犯罪;客观归责论将结果回避可能性、认识错误、被害人承诺、推定的承诺、过失论等诸多问题,都作为客观归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799.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非难,因而就不存在刑法上的责任。[5]行为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存在罪责非难的可能性,1.略,2.略,3.虽然行为人认识到其行为的事实上的和 有合法行为动机,或者换句话说,鉴于整体情况,如果行为人的动机过程不可能被称为有错误或违背义务。[6]应该说在概念层面,对期待可能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6.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类型的规定可以看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并不要求必然是陷入认识错误的人,即被害人不一定是被骗人。刑法理论上将被害人与被骗人不是同一人的诈骗称之为三角诈骗 ,让受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而诉讼诈骗中,当事人欺骗法官,让法官作出错误裁判,受害人出于对裁判的服从和对司法权威的服从,自愿交出财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03.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特性的行为才能是实行行为。但是,在国内坚持对实行行为的概念作形式上界定仍旧是我国大部分刑法学者的基本立场。当然也有少数学者从结果无价值和客观主义立场出发,对 内容下而为过失行为,而只能是在对事实性行为本身有认识的情况下,基于对行为是否会发生侵害结果的错误判断下,在意志的控制下所为之行为。如果将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4.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特性的行为才能是实行行为。但是,在国内坚持对实行行为的概念作形式上界定仍旧是我国大部分刑法学者的基本立场。当然也有少数学者从结果无价值和客观主义立场出发,对 内容下而为过失行为,而只能是在对事实性行为本身有认识的情况下,基于对行为是否会发生侵害结果的错误判断下,在意志的控制下所为之行为。如果将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7.html -
了解详情
。 (三)强迫的强度 强迫他人吸毒罪的强迫强度不能无限制地扩张,否则可能造成量刑上的明显不均衡。如行为人通过强迫的方式迫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但行为的手段却造成 的权利没有了解能力,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陷入认识错误、处分自己财物的问题。正如有学者在论述诈欺罪(即中国刑法中的诈骗罪)时所指出的那样:完全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17.html -
了解详情
。 (三)强迫的强度 强迫他人吸毒罪的强迫强度不能无限制地扩张,否则可能造成量刑上的明显不均衡。如行为人通过强迫的方式迫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但行为的手段却造成 的权利没有了解能力,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陷入认识错误、处分自己财物的问题。正如有学者在论述诈欺罪(即中国刑法中的诈骗罪)时所指出的那样:完全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1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第114条、第115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于危险方法的规定。 另外,由于行为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其在主观上对于危害公共 其产生了恐惧心理,从而处分财产。具体言之,行为人仅实施欺骗行为,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并产生恐惧心理而处分财产的,应认定为诈骗罪;行为人仅实施胁迫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284.html -
了解详情
于文)是对进一步认识《刑法》第100条(以下简称第100条)、犯罪记录、前科制度的知识性贡献,但也对第100条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在正确指出犯罪 中性的不被认为或至少不有意认为是对受罚人的不利益性惩罚。在立法旨意上,它的性质就是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基础信息的程序性制度确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