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个人犯罪数额,司法实践中实务部门在处理共同犯罪的盗窃、诈骗、抢劫等类案件时,都是依照学理界普遍认同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共犯处罚一般原理,按个人参与数额 易造成司法办案适用上的困惑,最明显的是共同犯罪对赃款还未及分赃情况下,如何认定各犯罪人犯罪数额,用分赃说显然是个无解的难题,司法实践中甚至有因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42.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个人犯罪数额,司法实践中实务部门在处理共同犯罪的盗窃、诈骗、抢劫等类案件时,都是依照学理界普遍认同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共犯处罚一般原理,按个人参与数额 易造成司法办案适用上的困惑,最明显的是共同犯罪对赃款还未及分赃情况下,如何认定各犯罪人犯罪数额,用分赃说显然是个无解的难题,司法实践中甚至有因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33.html -
了解详情
欺骗的手段来分散主人对财物的注意力,趁机窃取,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只不过是为了秘密窃取创造条件而已,同样只能构成盗窃罪。 2.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 用一个替代品换走珍奇物品,行为人仍构成盗窃罪。 3.行为人盗窃了记名的有价证券后进一步支取财物的行为应如何认定,理论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是认为支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3.html -
了解详情
又称控制论。控制论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依据,但对实践中犯人一些情况难以自圆其说。如何为控制论?控制到何种程度为实际控制?长期占用公房但未办理过户手续是否能称为 所有权。也就是说,王某没有实现对公共财物的完全占有,其行为应当认定为贪污罪未遂。 也许有人会问,盗窃或诈骗汽车等特殊物,是否也可以因汽车未过户而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0.html -
了解详情
种质的区别也就混淆了善与恶的界限,就等于说尽管小偷已经进入室内进行盗窃,事主发现后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但是不得超过必要限度或者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如果手段 行为或者意外事件。 那么对于架设电网防盗,甚至驾驶汽车冲击人群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呢?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驾驶汽车冲击人群是一种直接故意犯罪,毫无疑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5.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2、未遂犯转化后定抢劫未遂还是既遂。司法实践中,对于某些盗窃、诈骗、抢夺未遂的犯罪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转化成抢劫罪这一问题基本没有太 是发生在特殊场所,而其转化行为却发生在一般场所;或者前提行为发生在一般场所,而其转化行为却发生在特殊场所, 对于这种情况如何认定, 司法实践中也有很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8.html -
了解详情
相同,则不构成共同犯罪,这种情形下的教唆犯不具有从属性,而具有独立性。正确认定教唆犯在不同情况下所具有的不同性质,有利于对教唆犯进行正确地定罪量刑。 二、 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案中,没有盗窃行为的存在,也就不存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故甲不构成犯罪未遂。若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8.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暴力、胁迫行为时,陷入不可罚的完全无责任能力状态、或应减轻处罚的限定责任能力状态,对这种情形应该如何处理呢?如果认为事后抢劫罪是身分犯,窃取行为不 了客人而不能实行,经过11小时之后杀死了被害人,这也被认定为事后抢劫罪。但是,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后逃跑,在离现场只有200米的地方,偶然遇到警察质问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8.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不一致,刑法学界关于有身份的人与无身份的人内外勾结共同实施贪污、盗窃等行为如何定罪,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主犯决定说。该说认为,共同 上述理由,刑法第382条第3款以及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条的规定是合理的,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17.html -
了解详情
毒品行为的临时中断。那么,对于这种因交易对象变更而未完成毒品交易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其犯罪形态呢?对此我们认为,行为人放弃继续交易主要是害怕变更的交易 实施盗窃的过程中听到警笛误以为是来抓自己(实际上并不是)而被迫放弃盗窃行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贩卖毒品罪中交易对象的变更系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