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因故意所认识的对象,亦即用作判断标准的客观构成要件有两个:一为判断者从行为外观所认定的,一为行为人自己的认知。在存在错误的情形,根据行为外观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⑦ 同上,第397页。 ⑧ 陈赝方:《刑法上客观归责理论之目的与适用疑义》,载于《刑事科学》第43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18.html -
了解详情
一概念,如果某人认为有义务纳税,是因为他意识到纳税是正确的,否则便是错误的,其主观状态与“被迫的感觉”没有联系。立法者遵守法律规则以及法官自觉适用法律规则 定的法治原则对于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罪刑法定本身也是来自道德上的公平公正的要求。[74]有何理由选择其一而抛弃另一个? 可以看到,后一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9.html -
了解详情
,边沁也在实质上承认了功利原理本身与法律权利之间的互补性。正如哈特所述,尽管边沁称功利原理为“正确与错误的尺度”,并且认为它构成了判断任何社会中法律 的基本权利和功利原理之间没有冲突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仍然值得认真对待。在我看来,这样的解读的一个最大价值就是进一步认识到功利原理本身的适用范围。这一点在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7.html -
了解详情
保管物的所有权性质,其误以为是属于被保管人所有,这属于刑法上的一个认识错误,这个错误并未影响到后来非法占有的恶意。赃物并非无主之物,违法或犯罪所得应退还 ,第739页。 【60】、【61】 转引自 吴正顺 论刑法上物之持有 载于蔡墩铭主编 刑法分则论文选辑(下),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因此,是否被轻处关键不在于是按共同犯罪处理还是独立成罪。应当认识到,不论是按共同犯罪处理还是将其设置为介绍贿赂罪,刑罚量均应与介绍贿赂 对待,所犯的错误就是忽略了犯罪的本质乃至社会危害性,以至于针对不同行贿对象的受诱惑能力在刑法上作了不同规定。制度的设计总是基于群体层面上的判断,[36]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5099.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生命、自由以及个体有权选择追求幸福的自然权利的基础之上。而妨碍另一个人的生命,包括政府处死某位公民在内都是错误的。⑷可以说,死刑存废的核心问题 ,就取决于立法者对该类犯罪侵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程度的判断;有时候这种因素对立法的影响会超过民意的影响力。2.刑法不仅是确保公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295.html -
了解详情
表述的要素,但基于犯罪之间的关系所要求的要素,则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如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即使是现实案件中经常出现的 支配他人。如此客观要求,与主观主义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刑法分则存在大量的主观的超过要素的规定,[34]对主观的超过要素的判断,并不以其内容现实化为前提,否则,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199.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生命、自由以及个体有权选择追求幸福的自然权利的基础之上。而妨碍另一个人的生命,包括政府处死某位公民在内都是错误的。⑷可以说,死刑存废的核心问题 ,就取决于立法者对该类犯罪侵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程度的判断;有时候这种因素对立法的影响会超过民意的影响力。2.刑法不仅是确保公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09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情况时具有一定作用,但因为这一规定过于原则和适用范围不清楚,以及认识上的分歧,也会造成适用不当,影响严格执法,违反立法本意。[11]因此,但书规定本身 行为两项原则。前者是体系的逻辑自洽性要求,后者是刑法的目的理性追求。将但书条款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判断融入到犯罪构成的解释中,就能够顺利化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5.html -
了解详情
判例。平野龙一指出,在日本,历来判例和学说都在探究法律的唯一的正确解释,认为即使是判例,错误就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很强烈。但是,判例是将法律具体化的东西,而 不能再成立正犯。因此,被利用人在刑法上是否须负责任、是否应受到刑罚的制裁,应该只是一个参考因素,只是用来判断幕后者对于犯罪事实有无支配力的一个指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6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