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是对进一步认识《刑法》第100条(以下简称第100条)、犯罪记录、前科制度的知识性贡献,但也对第100条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在正确指出犯罪 中性的不被认为或至少不有意认为是对受罚人的不利益性惩罚。在立法旨意上,它的性质就是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基础信息的程序性制度确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638.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当然不存在什么权利义务关系,因而也就不存在不履行刑法规定的法律义务而违反刑法的问题。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应当承认,诸如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 诉讼行为瑕疵可分为当事人诉讼行为瑕疵和法院诉讼行为瑕疵:前者可因当事人对主体的认识错误等造成,后者可包括裁判外的瑕疵和裁判的瑕疵。对于前者造成的程序瑕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刑事责任,如果防卫人对事实认识错误没有过失,即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的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则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是未成年人,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知道侵害人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正当防卫的条件上就加以限制。只有在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十分紧迫的侵害的危险情况下,当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6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犯罪的,应作盗窃中止,而不是盗窃未遂。 二是认错误的未遂与犯罪中止由于认识上错误而停止盗窃时,是盗窃未遂,而不是中止。如行为人进入 (中)106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51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版 [8]曲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5.html -
了解详情
。类似于将案例4中M定罪的做法,[23]是一种未能充分理解过失犯成立条件的错误观点。 (二)结果回避义务有无之判断应融合进交通过失犯的客观违法层面中 成立交通过失犯罪。 总之,对于过失犯罪来说,能够避免的是能够认识的结果,只是在刑法上重要的不是认识结果而是避免结果,否则过失行为者就会变成故意行为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9.html -
了解详情
。类似于将案例4中M定罪的做法,[23]是一种未能充分理解过失犯成立条件的错误观点。 (二)结果回避义务有无之判断应融合进交通过失犯的客观违法层面中 成立交通过失犯罪。 总之,对于过失犯罪来说,能够避免的是能够认识的结果,只是在刑法上重要的不是认识结果而是避免结果,否则过失行为者就会变成故意行为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54.html -
了解详情
过去。 违反哲学原理和法学原理的这种传统的犯罪客体概念本身包含的逻辑矛盾和性质错误,使得人们无法了解犯罪行为究竟指向什么,是通过什么对象加以实施的,以致于 应有的位置,只有当犯罪客体恢复了本来面目,才是犯罪构成的应有内容。 四、刑法上犯罪客体的正确定位和应有作用 行为客体与行为主体相对应、相联系而不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3.html -
了解详情
转为非法行为,甚至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同时也应明确正当防卫还是我国公民应尽的道义上的义务。有条件进行正当防卫而不实行正当防卫,逃避同在进行的违法犯罪作斗争, 负过失犯罪的行事责任,如果防卫人对于事实认识错误没有过失,即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 ,则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刑事责任,如果防卫人对事实认识错误没有过失,即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的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则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是未成年人,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知道侵害人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正当防卫的条件上就加以限制。只有在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十分紧迫的侵害的危险情况下,当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7.html -
了解详情
的,即应当预见到不法侵害已经过去,则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应该指出。大多数因认识错误的事后防卫,都发生在正当防卫的紧急情况下, ,为判断正当防卫必要限度设置了两个相辅相成的标准,即从防卫强度与不法侵害强度上说,二者不是简单机械的绝对等同,只有明显地超过了必要限度才算是防卫过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