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现代性,似乎就应该否定上述事实。这就触及到刑法的价值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休谟哲学在历史上首开区分事实与价值之先河,造成了两者之间难以逾越 缺乏足够能动性;但根本说来,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商品经济、正义观念、民主实践均为缺失之间因果循环的社会结构有关。综上,就犯罪的一般本质而言,尽管综合说的理路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3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现代性,似乎就应该否定上述事实。这就触及到刑法的价值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休谟哲学在历史上首开区分事实与价值之先河,造成了两者之间难以逾越 缺乏足够能动性;但根本说来,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商品经济、正义观念、民主实践均为缺失之间因果循环的社会结构有关。综上,就犯罪的一般本质而言,尽管综合说的理路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2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现代性,似乎就应该否定上述事实。这就触及到刑法的价值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休谟哲学在历史上首开区分事实与价值之先河,造成了两者之间难以逾越 缺乏足够能动性;但根本说来,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商品经济、正义观念、民主实践均为缺失之间因果循环的社会结构有关。综上,就犯罪的一般本质而言,尽管综合说的理路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86.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日本学者前田雅英就介入于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发生结果时如何判断因果关系相当性,提出了根据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概率的大小、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 苏联的刑法学理论体系,都面临着如何面对本上理论与外国理论的关系问题。 经过梳理会发现,我国刑法学中的本上理论其实很少换言之,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1.html -
了解详情
。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对此均无疑义,只是在目的或者说正当性论证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不难发现,在传统刑法理论的框架内,犯罪人通过接受刑罚只是承担了对国家的抽象责任 存在重大的分歧。现有的解决方案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将被害人的行为置入因果关系分析之中;二是借助被害人的承诺理论;三是对危险的自我招致与将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3.html -
了解详情
新的集体力量,这种力量超出各共犯之力的简单相加,从而使犯罪更易于完成。从因果关系上看,各共犯之力合而成为一个犯罪原因,各成员之力只不过是造成犯罪 刑法而言仍然是有必要的。首先,有必要在刑法总则中对身份问题以及共犯与身份的关系问题作出全面规定;其次,有必要对刑法分则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加以认真研究,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77.html -
了解详情
是界限问题,基本上是特别与普通的关系问题。既然一个人是男人,就必然是人;既然是汽车,就一定是财物。所谓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实际上只能是诈骗罪与 没有合法根据,获得了财产利益,对方遭受了财产损失,获得利益与对方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管行为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成立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所以,一方面,不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57.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关系的主要争议及简要评论 (一)关于犯罪概念及其特征与犯罪构成关系问题的争论 1. 关于社会危害性概念的争论 其一,社会危害性概念排斥论。该种主张认为,社会 与社会侵害、行为与行为人罪错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属于客观上关系的处理,后者属于主观上关系的处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先评价前者,后评价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彼此联系,互相配合而实施的,犯罪的危害结果与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6]这种目标差异,使得行为人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存在本质的区别,正如我国学者 作用者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此,理论上争论较大。 (一)问题的争论 由于我国刑法理论上通常在必要共犯的范畴讨论对合犯,因此关于对合犯适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8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社会侵害、行为与行为人罪错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属于客观上关系的处理,后者属于主观上关系的处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先评价前者,后评价后者, 统一关系。 二、基本争议及评析 (一)目前犯罪概念、特征与犯罪构成关系问题的争论 1.关于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新近争论 社会危害性概念排斥论。社会危害性的概念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