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全面的,但问题是各种方式之间还未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1],制约了劳动争议的解决。(一)协商不对等,流于形式《劳动争议 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888.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将出资人列为被告要求赔偿。可以说该条规定为解决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劳动争议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和出资人 条律师解读。如果中级人民法院对用人单位的申请作出判决,该判决为终局性的不可上诉。当然,如果用人单位仍然不服该判决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788.html -
了解详情
稳定的需要,是世界各国立法的通例。最后,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安全保护制度和经济补偿制度。可以对证人及其近亲属提供如下保护措施:签发书面命令禁止犯罪嫌疑人、 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对此作了相同的规定。 [11]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12]柯葛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5.html -
了解详情
。 (二)立案的实质审查裁判要件审查和裁定[23] 诉讼要件是指能够启动司法权对于实体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判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称为诉讼要件。为了避免大陆法系的 原因可能是我国贯行的调解型诉讼模式(如王亚新教授所称),这可从上诉程序的相关规定中获得旁证,比如二审如能达成调解,则既不受上诉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后续,当事人不能采用先裁后审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只是司法程序的前置程序,当事人不服裁决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最终的裁判权是 的原则,法院只能对医疗补助费的金额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进行审理,而不能对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进行审理。最终只能作出对医疗补助费的认定的裁判。但是,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6.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为解决目前我国农民工劳资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各自独立、互不衔接的局面,以及农民工对各种解决机制不了解 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04.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院设立的经济纠纷调解中心,大致也可以属于这一类ADR。此外,各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往往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纠纷,如家事(特别是离婚)和劳动争议等,设立 简易程序在功能和价值取向上基本相同,实际上是把调解作为一审程序,这与简易程序一般没有上诉程序的设计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强制ADR实际上是以当事人自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60.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工伤待遇,可以将原来的近三年的维权时间缩短为一年以内,降低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避免迟到的正义给当事人带来伤害。同时,工伤职工能在维权的道路上 保险待遇纠纷,法院可以在审理劳动关系争议纠纷的过程中一并查清工伤事实。这样,就算一方上诉,一年左右就可以走完全部的程序,大大便利了当事人,加快了司法救济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46.html -
了解详情
从整个社会利益看,就是通过司法机关的严格执法和裁判公正从而有效地解决冲突和纠纷,减少和防止各种社会冲突给社会造成的各种损失和浪费;对于法院而言,则是 使被告丧失上诉的权利,违背了二审终审的法律制度。 二、关于仲裁前置 《劳动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进入诉讼的前置程序。就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7.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是根据《1975年劳工保护法》而建立的,它主要受理来自各种工业和劳动纠纷法庭的上诉案,其涉及领域很广,包括裁员补助、平等支付、雇佣合同、性别、 。根据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002年《民事司法改革中期报告》的归纳,新规则中有关上诉程序的改革集中于以下8个方面[18]:1.当事人必须先取得法庭的许可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