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为法定事项的表决规则,公司章程关于表决规则的约定只能限于法定事项 。由此可见,对于《公司法 》第44条的理解分歧不仅仅是论者虚拟意义上的思想实验,而是司法实践中确实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理论难题。 【参考文献】 [1] 史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59.html -
了解详情
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间接诉讼在先产生的诉讼主体确定问题,又将导致其他一系列法律适用问题和理论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同时,也还需要法律作出相应的 的不足。现行《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救济措施:强制控股股东收购股权、明确股东间接或直接诉讼的权利、股东有权请求公司司法解散。但《公司法》在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00.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制度(或有限责任原则)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的分离,即公司在人格上独立于其股东,让公司拥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并以此作为其独立 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增强其可操作性。公司法第191条对公司自行解散的清算程序由于没有监督制约而为股东逃避清算留下漏洞,同时,债权人由于无法参与清等程序,对股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5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益,我国现行司法应考虑拓宽救济途径,使股东利益得以保障,或对特殊情况下的股权转让做特殊规定,使转让制度充分发挥其效。二、股权转让的理论基础1、资本 打破传统的“股权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理论。对此我国《公司法》并无规定。即受让人可享受因原股东的出资而产生的收益,包括公司解散后的财产请求权等,但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55.html -
了解详情
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以及公司注册资本的变动方案,拟定公司的合并、分立、变更、解散的方案。从性质上讲,议案权实际上是一种半 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的理论基点是公司与其组成人员之间的合约关系,它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基础,以增加股东投资回报,提升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42.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说,它无法解释清算法人怎么来,与原法人之间何种关系。把理论问题复杂化后,对司法实践却无多大意义。人格消灭说,从逻辑上,的确能自圆其说 但当面临资不抵债时,将进入破产程序,直到最后法人的终止。由此可见,上述的逻辑关系是:吊销营业执照导致公司出现解散的法定事由——公司的解散事由启动了清算程序——清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86.html -
了解详情
也从无到有日臻完善,不断指导和规范着公司活动。但是,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却使得现有的关于公司僵局的法律规范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局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 中加以规定,但《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公司僵局制度,并提出解决公司僵局问题的一系列具体制度: 1.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公司法》第183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04.html -
了解详情
优势。j.domat 和 r.-j.pothier 为该理论的构建奠定了基础[2]。该理论的支持者,比如hamel, lagarde et jauffret[3],往往根据法条来解说该学说的正当性:《法国民法典》1832条直接规定公司是合同[4];关于公司的条款在《法国民法典》租赁合同和借用合同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621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约束;在司法实践中,不服公司登记机关的上述处理决定,相对人只能寻求公法救济,即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等。基于此,在行政法理论框架内讨论撤销 许可的事项中删除,进而为提升我国行政许可立法的科学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关于行政许可变更。《行政许可法》第49条规定,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679.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构建破产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基础 破产法上信息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基础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在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拥有比 任命了临时清算人时,官方接管人可以要求特定的某些或所有人员按照规定格式向自己提供关于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财务报表。官方接管人可以要求以下人员提供财务报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