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意义。解决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除了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和刑法因果关系的情况外,还要严格遵从罪行法定的原则,严格依法办案。例如:对于见死不救的 犯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75。[2]转引自王勤著《中华刑法论》中册。[3]高铭喧。新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4.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在它们自身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条件和原因的对立。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在一个孤立 和原因的区别 研究条件和原因的区别,对于正确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及完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需要与原因加以区别的条件,主要是人为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59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2] 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4页。 [3] 龚明礼:《 诉讼证明标准,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15] 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页。 [16] 曹子丹,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6.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对伤残、死亡危害结果为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这三个条件。 从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之关系的角度分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 在刑法 救济行为在一般社会大众看来是否是恰当的、能够被认可的。这正如英美刑法中的 “合理预见规则”所指出的:“如果被害人的行为是如此地‘愚笨’或者如此地不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618.html -
了解详情
, 2000. [ 3] 胡鹰.过失犯罪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 4] 候国云.过失犯罪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 作者董兆玲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文章来源:《政法学刊》第25卷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70.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在多因一果的渎职犯罪案件的认定中,条件说更能解释刑法因果关系的特点,认定渎职行为是否构成渎职犯罪可以按以下条件衡量。 ■行为人必须要有渎职 退税行为,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行为等等,其特点在于行为人违反职责、积极地实施了刑法禁止的行为。以不作为形式体现的渎职行为,如执行判决、裁定失职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0.html -
了解详情
从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上看,中断理论在判断过失渎职犯罪中具有无法正确认识刑法因果关系的性质。 笔者建议,为加强对过失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应该引入监督过失理论来 从刑法关于过失渎职犯罪的法条来看,这些规定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监督过失的基本理论,如刑法第四百零八条规定的环境监管失职罪便是监督过失的适例。应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54.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行为外,一般来说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的介入可以影响伤害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关系。实践中,被害人受伤后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就可能有影响损害后果的 .医疗机构的不当诊治行为(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起主要作用是否导致因果关系中断 在诸多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中,主流学说是条件说,但其容易导致无限制地扩大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35.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存在与否,不具可操作性”[29].因此,由于存在上述缺陷,貌似科学、客观的相当因果说事实上并不科学,且渗透着主观性。其相当性的判断标准极为模糊,事实上, 总论》,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77页。[26]参见李光灿:《刑法因果关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页。[27]参见李川、王景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91.html -
了解详情
是拘泥于物理学上的理解,并不需要对照自然科学中只能从事物的物理变动去认识因果律。因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在目前的理论界甚至有学者认为法学 后因打击而死亡,不论医疗手术是否正当,死亡与其故意行为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17]对于这些有第三者介入的情况,我国学者完全可以抛弃偶然与必然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7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