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之外的另一个要件,因为我们所说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与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是研究角度不同的结果,是不同标准下的产物!从根本上说。我们再 思!因果结构论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1,(1) [5]侯国云!将哲学上因果关系应用到刑法中来需注意的问题[J]法学评论199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59.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人员必然是犯罪主体。也就是说,犯罪主体与刑事责任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凡是犯罪主体必然承担刑事责任,反过来,凡承担刑事责任者也必然是犯罪主体。这种观点 教唆犯与实行犯理论、认可和容许理论、归罪理论等等。国内多数刑法学者认为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双罚制,并提出了两个主体说、双层机制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4.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是犯罪主体。也就是说,犯罪主体与刑事责任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凡是犯罪主体必然承担刑事责任,反过来,凡承担刑事责任者也必然是犯罪主体。这种观点 13] 杨敦先主编:《刑法运用问题探讨》,中国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14] 何秉松主编:《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199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97.html -
了解详情
相似之处,如都须违法行为的存在,基本上都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都重视对因果关系的考察。并且构成要件的内容都是由法律做明确的规定,也即在涉及到这方 后果为必要。从刑法的规定来看,损害后果的发生有时是作为结果加重犯来设置的,有时则是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来考虑。究其原因,我想这与刑事责任的根据来源于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08.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法判断客观方面导入先相关关系、后因果关系的规则是刑法理论从传统走向理性的趋势,意味着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作为刑事责任唯一判断程式的终结,也是司法实践规律的理论 。刑法相关关系应然性的体现出开放性的O型结构;而刑法因果关系则显现出闭合型结构,将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用线型的方式联系起来。 (五)哈特反对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2.html -
了解详情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侵害犯在刑法中地位的下降与危险犯重要性的相应上升,在相当比例的犯罪中,因果关系成为与刑事责任的认定无关的因素。只要 ,其效果是极为惊人的。在达博(Dubber)看来,努力将自身伪装成传统刑法是现代监控性体制(police regime)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层伪装对于其成功是关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2.html -
了解详情
归责于该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联。[13]概言之,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事实因果关系与结果归属划分,进而分别予以事实与规范 判断。这一判断,不仅是后续监督过失结果归属认定的前提,也为追究监督者的刑事责任奠定了客观归责的基础。如前所述,监督过失行为,一般表现为不作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384.html -
了解详情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侵害犯在刑法中地位的下降与危险犯重要性的相应上升,在相当比例的犯罪中,因果关系成为与刑事责任的认定无关的因素。只要 方向发展的产物。如Schnemann所言:绝非偶然地,在德国仅仅开始讨论功能性刑法教义学体系几年之后便流行起所谓之被害者释义学(ViktimoDogmatik),其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70.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犯罪论体系的完整性也得到保持。 2.肯定/否定判断与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否定 前已述及,为确保刑法思维的客观性,客观归责理论建立了正面的检验归责:即 要件补足的认识。但这在方法论上存在根本的错误。例如,有学者认为,对因果关系及刑事责任的确定,应遵循从客观归因到主观归责的分析进路。对因果关系的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7.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应对其死亡负刑事责任。[4]39 (二)香港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对内地的启示 与香港刑法理论所不同的是,我国内地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侧重于基本哲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英]JC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M].马清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美]道格拉斯N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