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法律文化交流起来首先要遭遇文明属性的障碍。就以中日为例,古代的日本与唐代的中国因为同在东亚稻作农耕文明圈内,因此,尽管双方文化上有 有接触,到19世纪40年代中西发生正面冲突前,联系也未曾中断,但对传统法律制度的改革直到1900年清廷谕旨新政,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后才开始变法修律。变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74.html -
了解详情
唐律中无不渗透出儒家思想之风范。(3)在司法方面唐律在司法方面相当完善,有专门的《斗讼律》规定具体的司法制度。同时也为了维护其伦理纲常之稳固,规定除“三谋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董仲舒的“德主刑辅”和唐代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教育与法制之间互为作用并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62.html -
了解详情
该离而不离者,亦处徒刑一年,即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一年。有关义绝制度的理论基础、立法变化、司法实践和演进规律,笔者在《中国古代的义绝制度》一文中曾 和离的离婚事例中,归结为都是妻子主动提出离婚或主动出走,{1}(P.59)似有不妥。像唐代的张不疑(王谠:《唐语林企羡》)、李逢年等都是男方主动提出离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30.html -
了解详情
史三司监受。),我们认为应该是最后这个三司。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制度,人民申控冤抑救济权益同样必须逐级上告。宋代法制规定:人户 ]明史刑法志[M]. [71]清史稿刑法志[M]. [72]陈光中,沈国锋.中国古代司法制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4:157-158. [73]大清律刑律,诉讼[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3.html -
了解详情
史三司监受。),我们认为应该是最后这个三司。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制度,人民申控冤抑救济权益同样必须逐级上告。宋代法制规定:人户 ]明史刑法志[M]. [71]清史稿刑法志[M]. [72]陈光中,沈国锋.中国古代司法制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4:157-158. [73]大清律刑律,诉讼[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09.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可以看到唐律中对其国家司法审判制度的规定总的来说体现的是一个“慎杀”的基本原则。唐代的法律规定,凡是死刑的案件统统都要经过层层审校,最终 心理,认为法不是用来维护自己利益,而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与压迫阶级利益的工具。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恶法”“息讼”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往往并不认为法律与“公平”“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3.html -
了解详情
犯者,临时据式科断。”因为放烽数量不能公开,因此律也不能确定具体罪的数量界限,而授权司法者据式科断,这样做比较合理。 (二)在内部,律、军令、敕三种 与军令中的罪名内容的特点及二者效力划分都是由这种法律制度所决定的。 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是名隶军府的均田农民。他们依令受田,平时从事农业生产,但不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69.html -
了解详情
轻重,行为之善恶,均课以相同刑罚,看似公允,实则不然。秦代统治者重刑轻罪,刑罚严酷,这种有违与人性的司法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秦在一统六国后的十五 的思想道德规范逐渐转化为羁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习惯法和法律规章。从汉代的春秋决狱到唐代的立法合一,历代统治者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解释、改造儒家经义,并应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9551.html -
了解详情
,则及时进行处理。二是参与司法。在唐代,御史台通过受理刑事案件、直接参与审判、死刑复核等方式,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活动。[31]明朝的都察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36]伍贤华:《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理性评判与扬弃》[J],《行政与法》2004年第2期。 [3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007.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的供述,可以不择手段。建立了合法化,制度化的刑讯制度的,口供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到唐代,口供这一证据制度已趋于成熟、完善。但同时也规定,只要证据 审定后,截止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广东、浙江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司法机关配置了PG-1、PG-4、PG-7型心理测试仪,总计办案600余起。 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