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明确界定虚假诉讼犯罪是指为了骗取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恶意串通,虚构事实,伪造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构成犯罪的行为,并从犯罪行为人的 诉讼欺诈行为可以通过改造伪证罪后,按照伪造罪处罚,诉讼欺诈行为主要是通过伪造证据妨害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活动,然而刑法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只能是发生在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5.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 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决。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由审判员独 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将第三人的诉讼请求并入再审程序。但有证据证明原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先行审理第三人撤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565.html -
了解详情
夫妻共同债务时,认定为举债一方的个人债务,则又难以排除举债方与另一方恶意串通,逃避共同债务可能。对于夫妻一方的举债,涉及到一个利益均衡问题。从第 行为,比如,要求夫妻双方出具借条,或者由向经手借款一方提供夫妻双方同意的确凿证据(授权委托书等),甚至还可以要求举债一方提供财产担保,完全可以防止风险的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6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正当当事人,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另一方采用虚假诉讼的侵害,却苦于没有证据加以证明。作为代理人,笔者也曾试图通过向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控告等方式 威慑于法律的权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民事虚假诉讼行为。其次,应确定恶意串通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应对合法权益受损的正在当事人承担法定的连带赔偿责任,从而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6057.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由于民间借贷大都发生在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以及亲朋好友之间,举债人与债权人恶意串通捏造虚假债务,或者虚构借款用途(将违法债务合法化)的概率更大,比例 保护债权人,应当维持24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双方陈述和抗辩详细理由、证据略) (查明事实略) 本院认为:一、关于24条保护债权人的实际功能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0765.html -
了解详情
案由 定性 李立增诈骗案[4] 以作废的出库单和改动过的出库单为证据,提起民事诉讼 诈骗罪 启东市新华桥石油制品有限公司合同诈骗案[5] 诱使他人与其签订赔偿 虚假诉讼和诉讼诈骗,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谋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而诉讼诈骗是指原告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有利判决,从被告处获得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并非完全不可认知,至少有一些应引起重视的迹象。 (一)关于恶意串通的识别 1、原告提供的证据往往存在瑕疵,不能完全证明整个案件事实。如虚构债务诉讼案件 四、身陷两难的法官 诉讼欺诈现象的出现涉及社会诚信、相关法律制度(如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等问题,仅仅是依赖法律技能是不可能完全遏制当事人的诉讼欺诈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13.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债权人为实现自身普通债权优先受偿的目的,与债务人甚至仲裁员恶意串通,伪造证据,捏造拖欠劳动报酬的事实申请劳动仲裁,获取仲裁文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周某通过冒用他人名义虚构诉讼主体、伪造授权委托书、伪造工作证明以及利用虚假证据材料骗取公安机关证明文件等事实。监督意见2016年6月26日,上饶市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0425.html -
了解详情
“虚假的官司”“假装打官司”,法律专业术语称其为“虚假诉讼”。就是当事人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虚构法律关系,然后起诉至法院,从而骗取法院的裁判和执行文书,进而达到 的诉讼,实践中可能会因为缺失一些关键、必要的证据而无法成讼,但当事人可以恶意串通,通过认可伪造的证据、虚假陈述等,从而使诉讼在形式上达到完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5597.html -
了解详情
。③ (三)刑事犯罪研究与民事侵权研究的分歧 在刑事犯罪研究中,对诉讼欺诈行为虽然也有恶意诉讼、诉讼诈骗等不同的名称,但含义基本一致,基本观点是:诉讼欺诈有广义与 侵犯诉讼相对人利益的诉讼欺诈,还是原被告恶意串通的诉讼欺诈,其共同的、最突出的行为特征都是以虚假的事实和证据向法院起诉,都已超出了民事欺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