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分歧呢?这是因为人们对特定的经济违法行为是否具有刑法上的社会危害性有不同的看法。在刑法上危害性与行为本身破坏特定管理秩序之间, 并非不存在距离。如果 出版社2005年, 引言, 第2页。 6参见黄晓亮:《论我国刑法修正的秩序价值优先性以〈刑法修正案 (九) 〉为视角》, 载《法学杂志》2016年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4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歧呢?这是因为人们对特定的经济违法行为是否具有刑法上的社会危害性有不同的看法。在刑法上危害性与行为本身破坏特定管理秩序之间, 并非不存在距离。如果 出版社2005年, 引言, 第2页。 6参见黄晓亮:《论我国刑法修正的秩序价值优先性以〈刑法修正案 (九) 〉为视角》, 载《法学杂志》2016年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32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歧呢?这是因为人们对特定的经济违法行为是否具有刑法上的社会危害性有不同的看法。在刑法上危害性与行为本身破坏特定管理秩序之间, 并非不存在距离。如果 出版社2005年, 引言, 第2页。 6参见黄晓亮:《论我国刑法修正的秩序价值优先性以〈刑法修正案 (九) 〉为视角》, 载《法学杂志》2016年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4318.html -
了解详情
刑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采用例示式立法技术 我国刑法分则对具体犯罪行为特征的描述有三种模式:列举式、概括式和例示式。(23)其中 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不宜随意省略,也不得打乱语序。否则,会产生语法上的弊端,容易引起误解。 简洁、通俗。首先,用词应力求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累赘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116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的抽象,同时站在行为时的立场,原则上按照客观的因果法则进行判断。(42)该学者还提出,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并不都是实行行为,有不少条文在表述客观构成 :《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下卷.刑法各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9页。 (23)参见赵军:《略论我国拐卖犯罪的立法缺陷以山西黑砖窑事件及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30.html -
了解详情
对皮包的占有,亦不存在甲对皮包占有的丧失,因此对于司机的行为可以认定盗窃。总的说来,刑法中的占有一般是指强调空间关系上对财物的管领之力,但并不绝对排除观念 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载《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陈立:略论我国刑法的的目的犯,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4期。 [11]参见陈兴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8762.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22)其内涵明显要大于我国刑法的规定。 第四,行为目的限定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行贿罪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 (30)参见赵秉志:《略论反腐败与我国刑事法治的完善》,《人民法院报》2010年11月24日。 (31)参见赵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26.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二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二年)。我国刑法从对象、时间、实质和限度这四个方面说 程序性制度,值得监狱在执法中借鉴。监狱执法是行政执法,监狱执法行为只有充分的程序保障,才能在实质上真正达到公正、公平和文明。[10]在减刑制度中引进听证程序有利于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682.html -
了解详情
抽象数额犯。从立法技术看,偷税罪是典型的数额犯,是我国刑法立法对犯罪既定性又定量特色的一个体现。修正案将原来的定量数额(一万元以上)修改为定性数额( 实质上的不公。相反,在数额基本标准上辅以比例标准,不但可以体现税收平等原则,并将这一原则内化为刑法上的平等。而且,比例标准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850.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作为吸收犯,认为这样做有违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因为,行为人主观上只有一个故意,客观上只有一个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从而只符合了一次故意 姜伟.犯罪形态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357. [13]阴剑锋.略论吸收犯[J].法学家,1998,(6). [14]莫晓宇.吸收犯认识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