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日本民法》第720条第2款进行限制解释,要求所保护的利益与因避险行为所损害的利益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均衡,并且,能够采取其他适当手段的场合就不 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214页。 [2]参见刘明祥:《紧急避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0页。 [3]参见高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183.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信息缝隙构成了适用酷刑难以逾越的障碍。[14]其四,备忘录只是从哲学上探讨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可以突破酷刑禁止的可行性,缺乏法理根据。[15] (三)为预防性 之恶,从而使得行为获得合法性;后者是指行为人在判断力下降的情况下实施的避险行为,所以,法律给予行为人以宽恕,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能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000.html -
了解详情
话题的许多重要问题仍然聚讼不断。在大陆法系,关于被迫行为的性质是紧急避险,还是不可抗力事件,抑或是没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上被迫 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免责事由,有不同的根据与适用条件,应从紧急避险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责任阻却事由。Peter Westen和James Mangiafico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1.html -
了解详情
紧急避险说、依法令行为说;第三层次,区别情况说;第四层次,不作为犯中独立的违法阻却事由说等四个层次。对于这四个层次 (2). [8]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9]刘明祥.紧急避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0][日]江藤孝.法令行为、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42.html -
了解详情
下,无法实现正当防卫之不法在性质上的逻辑周延,即准用正当防卫以解决紧急避险在上述问题上的不平衡,以寻求实质合理性,必然形成正当防卫之不法在性质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9}彭美英.阻却违法之防御性紧急避难以德国法为重心[J].玄奘法律学报,2005,(3)。 {20}肖吕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1.html -
了解详情
冲突的构成要件与产生原因[J].社会科学战线, 2005, (2). [8]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9]刘明祥.紧急避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10] [日]江藤孝.法令行为、义务行为[A].阿部纯二等.刑法基本讲座(第二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109.html -
了解详情
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贯彻。 【关键词】推定的被害人同意;被害人同意;紧急避险;行为类型;医疗手术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近年来,随着保障人权 的被侵害法益非常轻微,或者虽然不是非常轻微,但行为人的行为当中具有紧急必要性的场合,行为人对被害人的人品或者态度非常了解,认为被害人了解事态的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28.html -
了解详情
中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贯彻。 【关键词】推定的被害人同意;被害人同意;紧急避险;行为类型;医疗手术 近年来,随着保障人权观念在刑法领域的普及,以及整个 的被侵害法益非常轻微,或者虽然不是非常轻微,但行为人的行为当中具有紧急必要性的场合,行为人对被害人的人品或者态度非常了解,认为被害人了解事态的话,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18.html -
了解详情
也决定了期待可能性不应当成为刑事责任能力的要素。 三 有论者认为,在我国,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行为时无法实施合法 行为,从而阻却了主观 的行为,所以行为人主观方面没有罪过,客观上 其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故此种避险是刑法上的正当行为,因而不负刑事责任。 四 有论者主张,应将期待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0.html -
了解详情
也决定了期待可能性不应当成为刑事责任能力的要素。 三 有论者认为,在我国,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行为时无法实施合法 行为,从而阻却了主观 的行为,所以行为人主观方面没有罪过,客观上 其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故此种避险是刑法上的正当行为,因而不负刑事责任。 四 有论者主张,应将期待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