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即教唆者的教唆行为与被教唆者实施的犯罪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注:参见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1页。 ,这种提法就导致了上述所论及的将犯罪形态与独立犯罪混为一谈的现象。无怪乎在刑法学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教唆未遂”与“未遂教唆”感到难以辨别,这不能说是毫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6.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围很有必要。(一)对“国家机关”范围的界定。关于国家机关的范围,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有的学者认为,“国家机关”就是指从事国家 “职守”相联系。“离开了行为人特定的职守要求,就难以判断是否存在着刑法上的玩忽职守犯罪的因果关系。”玩忽职守罪是一种渎职犯罪,离开了行为人的“职务”,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html -
了解详情
不作为对于社会显然就具有危险性,所以行为人的不作为同危害社会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6)否定说认为,从物理上看,不作为是无, 无中 不可避免地相互交错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法律就是在调整这种社会关系中而发挥作用的,刑法的任务更是为了保护这种社会关系。法律是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调整社会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8.html -
了解详情
。威尔哲尔(HansWelzel,1904-1977)是德国卓越的刑法学家和法哲学家。他在刑法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目的行为论理论。这不仅动摇了传统的行为论 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传统行为论出于上述不重视行为具有人的意思所操纵的特点,而未将过失行为的不法视为独立问题。?威尔哲尔则认为,刑法上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3.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对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作了修正[1]。这实际上是修改了现行刑法第133条有关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2]《解释》虽然在字面上没有写明 必须作出修改,回归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本质,维护刑法评价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其一,恢复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因果关系和过失的判断 如前所述,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355.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也建立起los dos pillars basicos,也就是犯罪概念的二大支柱。{9}概言之,在刑法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明确区分违法与责任,而不得将二者混为一谈。 德国、 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说,客人和猫都要为在各自情况下打碎花瓶负责。每一方都负有因果关系的责任在对花瓶造成破坏方面每一方都扮演某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的事实,均属于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从而将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四类:对象错误、打击错误、行为认识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狭义上的 上述分类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能否解决我国金融诈骗罪的事实认识错误问题呢?比如我国刑法仅将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骗取财物的行为规定为有价证券诈骗罪。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133.html -
了解详情
何谓必要联系的问题,没有普遍有效的答案。作为欧洲所有法律制度的共同特征,因果关系不仅归属于侵权行为法基本规定的内容,而且构成了其他几乎所有赔偿法责任构成 在横征暴敛上变本加厉,就注定要崩溃于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对法律(确切地说是刑法)一统天下的狂妄追求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以国家暴力资源为后盾的公共惩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049.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了等价性理论对因果关系这一要件的解释。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此处及正文部分的解释系构成要件的解释,而非刑法解释学意义上的解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30页。 (40)[日]藤木英雄著:《刑法讲义总论》,日本弘文堂1975年版,第132页。 (41)Vgl.,Armi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22.html -
了解详情
但并不是一个问题。刑法理论对此存在争议。一方面,违法二元论认为,构成要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实行行为基于相当因果关系发生结果,故意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193页。 ⒆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