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如果受害人在事后一年零一天之内死去,就认为被告人的杀人行为与受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否则,如果受害人在被伤害后的一年零一日之后死去,就 如果实施了谋杀行为,即可成为谋杀罪的主体,就应对谋杀罪负担刑事责任。 三、谋杀罪的刑罚 按照香港刑法过去的规定,任何人犯有谋杀罪,刑罚是死刑,即任何人只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7.html -
了解详情
危机。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风险控制需求的增长,大量新罪名被设立、刑法适用泛滥;同时,突破刑事责任基本原则的理论学说层出不穷,带出了这样一种现实和刑法危机 却因为威慑和安抚的需要而陷入低人身危险性与刑罚严厉的矛盾之中。而风险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严守结果责任,遵循传统因果归责的思路将产生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78.html -
了解详情
危机。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风险控制需求的增长,大量新罪名被设立、刑法适用泛滥;同时,突破刑事责任基本原则的理论学说层出不穷,带出了这样一种现实和刑法危机 却因为威慑和安抚的需要而陷入低人身危险性与刑罚严厉的矛盾之中。而风险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严守结果责任,遵循传统因果归责的思路将产生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83.html -
了解详情
楷.刑法学(上册) [M].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7. [14 ] [德]许乃曼.传统过失刑事责任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弊病(新的趋势与展望) [J ].王秀梅,译.法学家,2001 , (3). [15 ] 陈兴良.刑法价值构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6 ] 林山田.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90.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 并据此来惩罚罪犯, 不良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也是致罪因素。因此, 在人格刑法学中追求罪犯的刑事责任时不能仅仅考虑行为 概说》(总论) , 冯军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57页。 [10]关于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三大行为论的评价, 可参考马克昌教授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9.html -
了解详情
的辅助性帮助,彼此之间形成了实行犯罪的行为同一体,理应对共同行为整体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4](3)如果认为这类共同犯罪中每个共犯行为有不可替代性,那么, 站在因果论的立场上认为,只要肯定在利用他人的人的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可能是间接正犯。[11]但后来他的观点有所变化,认为,并非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问题相联系的。例如,在刑法学中研究的刑罚目的问题,犯罪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问题,以及因果关系问题,就与人们在这个具体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 方法的优点是: 第一,有利于减少审查案件的难度。在一个信条性体系中组织和区分刑事责任的所有条件,可以避免遗漏应该检验的条件,使实践中审查案件的工作大大简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9.html -
了解详情
联系?实践中没有可操作的标准。主客观统一说的缺陷与客观说类似。因果关系说中,因为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我们也很难确定那些行为之间的联系是合乎 页。 [9]战渝威.吸收犯初探法规竞合引疑[J]刑事法杂志(台).1994,(6). [10]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M].486-499;包健、于英君.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30.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的研究。特拉伊宁教授在1925年出版的《苏俄刑法教科书》(分则)中提出,必须把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与具体的犯罪构成紧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他说:有一 对象属于任意要素。在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有害后果、因果关系属于必要要素,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环境、工具和其他外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0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理论对犯罪结果的研究极不充分,《苏维埃刑法总则教科书》( 1952 年版)特地对行为和因果关系分别作了阐述,但却完全没有分析犯罪结果的概念,因此 4第118 页。 [8] 参见[苏]H Q 库兹涅佐娃著《 犯罪结果与刑事责任》 ,原苏联国家法律文献出版社,1958 年版,第19 页。 [9] [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