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模糊。1994年曾发生一件雇员因同性恋嗜好被解雇的事件,联邦劳动法院以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判决该解雇无效,有学者认为适用公序良俗条款更为恰当。[29] 德国的司法实践有将警告演变成有效解雇之必要程序的征兆,例外情况仍不可避免。比如从事未经许可的兼职理应警告,但对因兼职而违背保密义务并不可逆转地破坏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31.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同时,该确认机制不受诉讼程序的限制,只是审查达成的协议是否为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是否损害国家 自愿,人民调节委员会不得把调解意见强加于当事人。 3、意思自治原则 非诉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民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77.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排除了对全国人大所制定的基本法律是否违宪的审查制度;违宪审查主体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导致审查缺乏客观性、公正性;违宪审查的程序中缺失对法律违宪审查的程序 议机关的立法如违反委任其行使代议权的根本法自当归于无效是十分明确的一条原则。我国宪法第5条也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50.html -
了解详情
,战前的行政裁判制度被废除,行政案件成为普通法院的审查对象。接着,《行政案件诉讼特例法》(1948年1962年,以下简称特例法)、《行政案件诉讼法》( 提起诉讼。[32]行诉法将行政诉讼类型化,抗告诉讼成为诉讼程序的支柱,无效确认诉讼列为抗告诉讼的一种,该法原则上否定复议前置主义,认可诉讼与复议的并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071.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 二、房屋登记行政案件原告资格的审查确认 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认,关键看原告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有行政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即具体行政行为对原告 亦不足可取。笔者主张,按区分责任原则来解决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交织的问题,前面已作论述,在此不再累述。在诉讼程序上,可以尝试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78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这两种行为不仅在形态上相互独立,而且物权行为的效力也不依附于债权行为,债权行为的无效不当然导致物权行为丧失法律效力,这就割断买卖合同等债权 现行登记规范无法适应;其二,现行登记规范在登记种类、登记程序方面存在的不足日益明显;其三,登记机构的审查职责不够具体,登记机构审核过错责任与当事人过错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215.html -
了解详情
被两级法院驳回,无耐又向检方申请抗诉。经检察院审查,认为担保合同签订人未得到公司的授权,属于自始无效的合同,A公司不能承担保证责任,法院审理及判决违法 的作法缺乏法律依据。 附相关法律依据: ●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第一百五十三条(二)原判决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278.html -
了解详情
在仲裁和司法实践中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司法审查仲裁规则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仲裁规则相当于仲裁活动和仲裁程序的准据法,是仲裁机构审理仲裁案件的 的必要性和有限性,尤其是法律赋予仲裁规则的高度自主性,笔者认为,合理的仲裁规则司法审查机制应当体现如下原则: 一是被动审查原则。即司法对仲裁规则合法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103.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种观点则是参照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原则,即无效的排除、可撤销的保留原则予以审查。理由是,违法行政行为分为无效与可撤销行政行为。对于拆迁裁决的前置 的拆迁补偿裁决案件在审结之后,某前置行政行为又被依法撤销,法院只能对该裁决案件以再审程序予以救济。 对于第三种观点,笔者认为与第一种观点没有质的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别审查 在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中,由于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不同,并不受所谓不告不理原则的限制,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由行政机关发动 基本程序缺少或不符法律规定而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应判决确认其无效。非基本程序则指不影响行政行为效力的程序,这类程序的设立,虽有利于当事人权益的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