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 但现在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在大陆,尽管目前尚未将精神损害纳入行政赔偿范围,但要求肯定精神赔偿的呼声愈来愈高。所以,在当前大陆行政补偿实践中,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33.html -
了解详情
间接损失和无形的精神损失不包括在赔偿范围之内;这为加害人对抗被害人的间接损失和损害赔偿请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极为明确的、非常及时有利的法律依据,加害 赔偿规定也不尽一致,大致可分为三类:1.明尼苏达模式,此种模式又称为犯罪人赔偿模式,是指犯罪人与被害人订立合同,在附条件释放期间用其劳动所得来补偿受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75.html -
了解详情
正式解释却删除了此规定。人们不禁要追问:究竟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不应该接纳精神损害赔偿呢?这迫切需要在法理上作出回答与解释,笔者拟在已有争论的基础 该种学说反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接纳精神损害赔偿。其主要理由是:1、无法律依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接纳精神损害赔偿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况且最高人民法院已明确作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7.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即予以适用,将其作为判断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纠纷的法律依据;如果认为该法律与宪法相抵触,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不予以适用,不将其作为判断当事人 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于1994年5月12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25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作出后,齐玉苓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除了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提出异议以外,主要是提出证据表明自己并未放弃受教育权,被上诉人确实共同 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一,宪法是否必须和可以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其二,为什么在齐玉苓案件中直接适用宪法? 前一问题在逻辑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9.html -
了解详情
逮捕,尽管对于在“红蝙蝠茶屋”所发生的同性间性交易的事实、证据都没有异议,但最后检察院以“找不到充分的法律依据”为由将此案退回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随后 判给精神损害赔偿金,对人身伤害没有规定。当时最高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还未出台,[8] 被告律师对《民法通则》第120条作了反对解释,即判给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html -
了解详情
损失、索要方式足以对他人产生精神强制的行为没有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为人的索要行为事出有因,即便这种原因的法律依据并不充足。在案例一中,行为人 ,尤其是数额过度如何界定,很难说得上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对于物质损害赔偿的标准,还是有一定的标准可供参照。在部分天价索赔案中,行为人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8070.html -
了解详情
从法律角度而言,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复杂性,所涉及到的法律规范不同,依据现有的法律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尚且存在较多的障碍与困难: (一)侵权难防 众所周知, 特定的个性符号重要纪念是指侵权法的相关理论,因此理论上可以说当网络用户的虚拟财富侵占时,如果按照相应的法律完全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害,它也体现了法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270.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的现状极不相称,未能充分发挥《国家赔偿法》应有的法律作用。 二、刑事赔偿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认识上不一致。刑诉法规定,不 有失公平。民法通则中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但现行的国家赔偿法没有关于给予精神赔偿的规定。在具体的实践中,当事人受到的精神损失往往远远大于其直接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7781.html -
了解详情
二、 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一) 从夫妻一体主义到夫妻别体主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法律上看 论丛》,1997年第4期。 [10] 参见 马继军著:《试论建立离婚之损害赔偿制度》,载于《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第4期。 [11] 参见 陈苇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6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