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案件当事人对事实部分争议很大,而双方都提不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有的案件法律、政策界限不甚明确;有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均有一定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消除调解代替审判的现象,落实自愿与合法调解原则,就必须对现行调审不分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将调解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安全,对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过激等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教育、训导,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其次,当地基层组织有义务 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一定的程序上责任,因迟延提供证据而发生的取证、诉讼费用等诉讼成本,应由迟延提供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承担。注释:①参见刘敏《论直接言词原则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32.html -
了解详情
在R.V.Jenner(1983)一案中,上诉法院(刑事庭)撤销了对Jenner的定罪,原因是Jenner未被允许在抗辩中对某一项行政行为是否有效予以 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在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各自负有举证责任提出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第二,调解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5.html -
了解详情
美法要求控方仅就构成要件事实负举责任,被告则必需就阻却责任事实负举证责任。主要理由乃承袭民事诉讼的观念,当原告证明其主张后,被告对其抗辩事实有举证 版,第89页;肖胜喜:《刑事诉讼证明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3]英美证据法学者对于证明责任能否转移历来争议很大,但正统观念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1.html -
了解详情
固定有以下特征:第一,证据固定是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阶段证明活动的结果;第二,证据固定表现为证据形式的固定,不对证据的证明力作出判断:第三,证据固定 的相关事实,可以免除有关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责任。这种观点在《证据规定》颁布之前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证据规定》颁布之后,加之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062.html -
了解详情
有争论,人民法院在操作上也显得异常谨慎。与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情况类似的一个情形是,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赔偿案件也同样出现人数众多、起诉时原告范围难以确定 与其他程序相比有利于案件公正高效地审判。原告也必须证明其具有提起诉讼的充分的代表性。第三,向集团成员的通知义务由集团代表承担,费用也由其承担,通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4.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举证责任问题。证据是法院判定事实的依据,存单纠纷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举证问题对当事人尤显重要,按照民事诉讼的一般举证原则,应当是谁主张 审理上亦有体现,首先,金融机构诉求确认持有人所持存单等凭证无效的,其应提供充足证据证明存单、进帐单、对帐单、存款合同等凭证系伪造、变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2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资格,可是其仍然面对两大障碍。第一,证明其成员受到事实损害有困难。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组织必须证明其成员长期享受某种环境利益,因为被告行为,此种 存在缺陷。 首先,权利损害或法律利害关系的限制。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规定民事诉讼的诉权,但是明确规定了民事诉讼规则适用于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89.html -
了解详情
交流》1999年第3期。 [45]丁艳琴:《派生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的权益保障》,《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 的解释(一)》第16条。 [47]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页以下。 [48]前引[40],HarryG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81.html -
了解详情
中所称的证据规则,主要是指证据认定规则和证明责任规则。证据认定规则的模式选择同一国诉讼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并受各国文化背景、司法渊源、法律传统等因素影响。就 ,但从对抗制庭审方式出发未见得一定会得出自由心证主义合理化的结论来。如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的对抗色彩较大陆法系要浓重得多,但是英美证据法中的自由心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