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不能说行为具有危害结果。[18]言下之意,危险状态只是预示着向实害结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害结果毕竟尚处于可能性阶段而尚未转化为现实,因而危险状态不 意义,对定罪量刑也毫无益处。由此看来,唯有承认危险状态的结果属性,刑法中危害行为与危险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才说得上名正言顺。 相反,否认危险状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5.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估量, 且一旦造成实际后果要想再恢复就极其困难,所以在刑法中规定污染环境犯罪的行为犯是正确的。 (三)危险犯 危险犯是指只要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 关系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主旨所限,对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因果关系不能进行深入探讨,但笔者认为,现行刑法将该罪归为危险犯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该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20.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之分。在查明犯罪事实过程中,证明必然因果关系或偶然因果关系之分。在查明犯罪事实 故意的证据不足。根据行为人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认识程度和所持态度不同,刑法理论将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人民检察院决定起诉或不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41.html -
了解详情
),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参见刘咏、王雪琪:《论刑法的谦抑性》,载《中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第8页。)倾向,行政权 降低(这种要求降低体现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前者如共同危险行为下的因果关系推定、证券侵权上所谓的市场欺诈理论(因果关系推定);后者则主要是本节着重探讨的各种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5.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错误的概念和分类 1.1 认识错误的概念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认识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行为人发生这种错误时, :①危害 结果虽然发生,但并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有学者称为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②行为人实施了甲、乙两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98.html -
了解详情
饮酒的顾客不具有保证人义务,不应承担不作为犯的责任。 【事例四】中,涉及因果关系认定和处理的问题。刑法理论通常认为,无论作为还是不作为,在物 论文集第一卷》,成文堂2006年版,第429页。 [6] 参见陈洪兵:中立的帮助行为论,《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第949页。 [7] NStZ 198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296.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犯罪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认定被害人过错责任的最终依据。在刑法中,因果关系是罪与罚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因果关系,必然就没有刑罚 进行动员和部署,并于同年8月下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江苏省泰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淄博市、广东省深圳市等4个中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123.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论的行为理论。存在论的行为理论是从行为的外在特征(因果行为论)或者内在特征(目的行为论)判断行为,对于确立刑法中的行为概念当然具有奠基的作用。但这种存在论的 的应为是以作为义务为前提的,因此,不作为的成立与作为义务具有密切关系。没有这种作为义务,就不存在不作为。 (三)行为形式:持有关于持有是否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67.html -
了解详情
。 [4]由此可见,对于意外事件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是存在较大争议的,这个问题主要涉及过失行为、过失犯的因果关系以及过失的心理内容等重大理论问题。 2001年版,第122123页。 [9]参见A. H. 特拉伊宁著:《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王作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年版,第11111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34.html -
了解详情
无内在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关系的结果,就不应归责于行为人。只有可归责于行为人的结果,才能成为结果加重犯的加重结果。 (四)刑法对加重结果规定了加重处罚 ,不能实行数罪并罚,只须定抢劫罪,适用加重处罚的规定即可。所以我国刑法中的结果加重犯中加重结果的罪过形式既有过失,也有故意。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