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往往需要通过律师才能有效行使。在笔者看来,辩护制度尤其是侦查阶段辩护制度的进步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最大亮点,刑诉法修正案赋予了侦查阶段 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逮捕前,辩护律师即有权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实践证明,逮捕前申请取保候审获批的可能性更高,犯罪嫌疑人一旦被逮捕,取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21.html -
了解详情
对侦查活动监督的公正性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法官以中立的第三者身份介入刑事侦查,最终建立起对侦查活动的司法审查制度。[vi]即由人民法院对所有涉及公民权益的强制侦查行为和强制措施,诸如拘留、逮捕、羁押、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搜查、扣押、窃听、通缉等,进行审查和决定,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04.html -
了解详情
为基石的中国传统诉讼文化是无法内生出植根于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的现代诉讼制度的。[xvii]自然经济的长期影响孕育出中国人无讼[xviii]、和为贵的处世精神 司法确认之后才能得到补足性救济,而且不存在事中救济。实际上,错误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与错误拘留、错误逮捕一样也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33.html -
了解详情
了原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102条、和第103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制度。因为免于起诉的后果是定罪免刑,这违背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与检察 待审羁押强制措施滥用、超期羁押现象大量发生。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待审羁押强制措施是有其法定适用条件的,但在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1.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施产生了影响。例如,无论是公安机关还是检察机关,在决定对嫌疑人适用取保候审措施时,首先要考虑嫌疑人认罪悔过的态度。对于那些拒不认罪的嫌疑人 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法律表现。每当分析至此,大多数研究者都会主张确立沉默权制度,废除这一剥夺嫌疑人供述自愿性的如实回答义务。 迄今为止,笔者尚未发现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4.html -
了解详情
提请批捕的14岁至17岁的未成年人100名,有85名被刑事拘留,只有15名取保候审。批准逮捕83名,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17名。移送审查起诉的61名, 检察院、人民法院成立回访考查帮教组织。对各自作出决定的或依法归自己管理的未成年人犯,定出回访考查制度,落实措施,定出责任。杜绝处理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9.html -
了解详情
较为统一的认识。我国有学者认为刑事政策是指根据犯罪情况的变化,运用刑罚及其有关制度,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以期实现抑制和预防犯罪之目的的策略、方针、措施和 下,对属于三类严打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羁押是相当普遍的,一般不适用非羁押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而对于其他的一般犯罪,更多地适用取保候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65.html -
了解详情
和谐。因此,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作为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直接关涉公民的基本人权,人权保障是 情况,中国司法机关相继制定了《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9.html -
了解详情
于2008年8月专门举办了有法学界和实务界130余人参加的研讨会。总的看,这项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得到了公安、检察机关较为一致的好评,法学界不少专家、学者 了逮捕的三个条件,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其中第一个条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的委托为其代理申诉、控告;三是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但接受犯罪嫌疑人委托参与侦查活动的律师在法律上并不具有辩护人的地位 ,因而司法实践并没有真正否定非法口供的证据能力{7}(P1372)。 目前,由于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尚未确立、见证人的使用范围尚未扩大到讯问程序、刑事诉讼线型结构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