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下停止了实行行为或防止了结果发生,即便客观上存在使其犯罪意图无法得逞的障碍,仍应认定犯罪中止成立。至于促使犯罪人中止犯罪的动机是什么,则非所问。虽然 ,而使其脱险的。若否认间接故意可成立中止犯,故对行为人只能视为无罪。这样处理显然宽纵了不法行为人。故愚以为我国刑法界通说在间接故意犯罪可否成立中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5.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以后回答,由于从一开始LDL就反对发表五角大楼文件,而纽约时报对此事情的处理完全没有听从LDL的意见,所以LDL从明天早晨开始不再代表纽约时报出庭。 郭代 向上诉庭发出一个紧急请求,要求对裁决作出澄清:你们说的立即停止发表到底是什么意思。 法官们只好马上作出澄清:既然第二期已经上街,这个命令只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01.html -
了解详情
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以至是非颠倒。在后一个层面,法院不恰当地处理互相冲突的利益,以至轻重失衡。其结果,它不仅造成了个案的不公正,而且产生了钳制言论、阻吓 第88 号。以下引用此判决均同此注。 [3] 引自吴学源:《纳西古乐是什么东西》,载《艺术评论》创刊号,2003 年9 月。 [4] 参见吴学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30.html -
了解详情
争在个罪的认定上起着区分罪与非罪的作用,彻底的结果无价值论对于具体个案往往作出无罪处理(这是结果本位的表现),宏观上,这可能会导致刑事法网的不适当限 ,在边缘地带是不确定的,例如:合理注意、重大过失、情节严重一类的术语,其意义是什么?可以用来指称哪些行为?在可以归入界限之内和必须排除在外的行为中间,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9.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意愿。 是从构成要件开始,还是从违法性开始,虽然在最后的处理结果上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在涉及犯罪行为时,个人自治与国家追诉谁先谁 的体系性地位,就代表了被害人同意的体系性地位。[29] 那么正当化事由的体系性地位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在苏联和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当中,正当化事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12.html -
了解详情
这可以从其处罚文书得到充分印证。《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处理依据、罚款数额、记分分值并列为“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无可辩驳地表明了“记分”的“处罚” “处罚制度”。那么,“记分制度”写入《道法》的立法背景是什么呢?《释义》指出:“累积记分制度(是)目前许多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采用的一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13.html -
了解详情
判无罪的被告人必须在40天内离开该领地。这足以说明当时人们对待“神明裁判”结果的抵触心态。1176年的“北汉普顿法令”又重申了这一规定; “如果一个人 1291年陪审团审判情况的描述:法官首先要告诉陪审团将要让他们讲出事实真相的是什么事情;然后他们要在法庭执行官的监督下进行评议……如果他们不能得出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81.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立法者如果正确了解任意规范的社会功能,如前所述,则应该考量的是社会典型的法律行为是什么,从实存的法律行为回头来修正有名之债的规定,而不是抽象 第一五三条的所谓「一般契约效力」,来规避第四○七条的强制[54],其结果是把契约的法律要件带到一个更混沌的境地[55].以司法解释来纠正一个错误立法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8.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事实上创设了一个规则。第二,法官对规则的现有解释所导致的另一个逻辑推理结果是判决之后许多人曾经提及的,即出席会议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不能投弃权票 立法者的角色。同样,法官丝毫没有顾忌北京大学所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反对。究竟是什么促使法官勇敢地成为立法者,并最终完成强制性制度变革(当然从有待二审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6.html -
了解详情
训诂”,或者为“疏义”、为“讲义”,其要旨皆在于发掘律文的道德意蕴,结果是,一方面保证并且深化了法律的道德化,另一方面强化了古代法律的反系统倾向。由 如果说,它在过去的历史和自身形态里面早已埋下了隐患,那么这隐患究竟是什么呢?13社会学家MaxWeber在对历史上许多种类型的法律制度作某种综合性研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