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在指导思想上都强调的是一种行政官僚式的监督。就法院的内部来说,以防止司法腐败和审判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为由,强调案件的处理应由庭长、院长等领导的 -有失公正的“保驾护航” 前文指出,为了保证司法活动的中立性、公正性,法院对民商事纠纷的处理应当采取消极主义的态度,而不应主动地去四处揽案。然而在我国当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8.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清理,通融无碍地寻求具体妥当的结局就是地方官的职分。”[7] 2、程序展开的方式 一般认为,清代地方官解决民间纠纷的主要方法是“调处”和“判决”。但务必 根据法律而频繁地并且有规则地处理民事纠纷的。”[16]黄宗智指出,过去学者对清朝法律的研究,往往为其“官方的表达”所迷惑,认为清朝是一个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0.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基础和界限。[9]中国的民法学者更多的对行政法怀有某种程度的误读,例如有学者就倡导以民法典划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范围,控制公权力的 分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适用“通知”作为审判依据、适用行政规章处理民事纠纷案例的整理,都是难能可贵的。尽管可能有人觉得这些仅仅是些“力气活”,是“笨功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1.html -
了解详情
之声愈渐强烈,亦存在改弦易张的可能。9行政调解尽管不属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其有时却做为行政裁决的前置程序,因而无法与行政诉讼割断其最终的联结 但无疑属于应被否定、排除之列。故应将这些权力因素没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认定为行政机关实施的民事活动比较妥当。其二为“非正式行政行为”说。此说为德国学者所倡。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4.html -
了解详情
看,对于“干涉行为在国内法中有根据”这一标准,主要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是其中“法律”一词的范围问题。在欧洲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素有争论,有的认为“法律”仅仅 公认的事实是,法院不能在真空中运作。它们是解决纠纷的场所,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方如专业刊物、新闻界或广大公众中间能够没有事先讨论。进而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24.html -
了解详情
方向的,体现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非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方式,例如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等等,在行政实务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且效果显著,但有关 地解决这些长期疑难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它们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起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完善行政机关调处民事纠纷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130.html -
了解详情
秘密的,此时违反竞业禁止约定已经成为侵犯他人权利的手段,该争议已转化为普通的民事纠纷,不应再受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约束。在实践中,大量发生的案例则 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89.html -
了解详情
不少属平等主体之间民事纠纷的案件(如婚姻、公害等)均涉及公共利益。鉴于该类案件的民事处分涉及到公益,所以在民事诉讼中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不仅应限制适用当事人主义 诉讼地位极不平衡,极易使裁决不利于原告一方;而且现代诉讼的任务并非完全是私权纠纷的解决,它还肩负形成社会公共政策的神圣使命。如何衡平当事人之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9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对于事实的认定是否超越了当事人对于事实主张的范围。在德国和法国,这种区分虽然不像裁判主文与裁判理由的划分那样是由法律规定的,但理论与实务界普遍认可并遵循 制度》,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3期。 [4][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1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在医疗过程中发生。至于医院是否具有过错、损害事实与被告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则应由医院举证证明不存在医疗过失或不存在因果关系。依据该规定,给人的 人的自认,如果所为自认,超越纯与本人有关的范围,且依民事实体法,在没有征得全体利害关系人全体同意前,并没有单独免除对方义务权利,如此自认,因欠缺自认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