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遗弃罪。这样,刑事判决在作出被告人是否构成遗弃罪之前,必须先判定原告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婚姻登记是否有效。按正常的管辖原则,婚姻登记的效力问题 形式审查标准。 第二,行政登记的法律基础决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应对行政登记行为是否具有最终确定性进行实质审查。如前所述,行政登记不创设权利义务,只是依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1.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说和主观要件说之争。客观要件说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属于受贿罪客观方面的行为要件。如有的论者提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的 的目的而收受其钱财的,就满足了受贿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无论该法官是否建议对方出具假证明,也不论其是否提出对被告人有利的意见,都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即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668.html -
了解详情
,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因此代理人在诉讼中的承认行为是否构成自认,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代理人经过特别授权的,它在诉讼中的权限和 、自诉人的自认”和“当事人及其他厉害关系人的自认”证据种类,并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修改为“自认”。 2、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规则即可作出判断,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法官,特别是对于合议庭审判长来说,判断证据是否具有相关性和合法性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其次,从实体角度观察,要求法官当庭对 被告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7)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予处罚情节;(8)其他与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69.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要构成共同危险行为,行为人行为须具有客观的关联,且具备行为的一体性。但在国外及我国台湾省,共同危险行为是否必须具备行为之共同性,有 行为的关联性。该学说认为,法律对“无辜的受害人”与“无辜的被告人”利益的取舍,推定各危险行为人与受害人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从而要求危险行为人全体对受害人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87.html -
了解详情
众多因素中的一种(这些因素包括:加害人的侵权行为能力,行为的违法性,加害人的主观过错,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构成法律在众多价值的平衡中作出的因果关系的判断、 或增加该损害发生的危险的条件。对于“客观可能性”判断,存在两种标准,一种以被告人在行为时得到的信息或知识为依据;另一种是以一个最理智的人或特别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9.html -
了解详情
(2)、有无幕后策划指挥者和包庇纵容者;(3)、确定法律规定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影响量刑幅度的情节、数额和后果的事实;(4)、从重、从轻 激化负有直接责任,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全国农村刑事案件会议纪要》精神,一般不判处被告人死刑。相反,对于一些刑满释放的惯犯以及在犯罪后或服刑期间外逃又犯罪的应坚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1.html -
了解详情
无视张某与顾、孙两人之间的共同犯罪故意和共同危害行为。其次,两级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对被告人张某减轻处罚判有期徒刑5年,从结果上看并无 规定看,在逻辑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不可否认,在我国刑法学界,对共同犯罪案件是否存在个人单独的犯罪中止问题,学理解释一向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司法解释亦未涉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53.html -
了解详情
(3)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审查原不起诉决定是否正确,后者侧重于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行为结果不同:前者是公诉机关作出维持或改变原 的一项专门诉讼权利,由人民检察院独有,其他任何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决定是否将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然而,一旦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被害人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9.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及财产损失的事实,认定被告人陈某为谋取私利,非法买卖爆炸物,其行为构成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并因其非法出售的爆炸物数量巨大 他人利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列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情节严重应主要依据行为人行为的主观恶性和造成社会危害的大小来定罪量刑,对其他罪犯在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