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也有类似观点。我们大陆刑法界一般都认为,盗窃中的秘密入室的行为已经侵入他人的控制和保护财产的范围,已经超出了为实行盗窃创造条件的预备行为的范围,而 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将财产盗离其合法控制范围,也就标志着他控制了财物并非法占有财物,即构成盗窃既遂。但由于控制范围的复杂性,决定了盗窃既遂与未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5.html -
了解详情
互相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无论是主犯还是从犯均应以贪污罪共同犯罪 内的物品运出公司,销赃后共同挥霍。这里的仓库保管员利用其职务上便利,他人则进行盗窃,二者的行为分开来看,均未实行全部贪污罪构成要件,仅实行贪污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9.html -
了解详情
,以不定抢劫罪为妥。当然,如果行为人的暗示胁迫手段较为严重,尽管被害人并未交付财物,也应该以抢劫罪论处。 (2)行为人以暗示胁迫意图当场取财,而被害人因 。 (四)犯罪主观特征 抢劫罪的主观要件只能是直接故意,且须是以非法强行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 司法实践中有这样一类情况:因对方长期欠钱不还,债权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33.html -
了解详情
将水流改道或堵截。 就侵占动产罪与侵占罪而言,二者都是行为人合法持有他人财物而非法占有的行为,其实质内容相同。但从具体构成和文字表述上看,二者都 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此处公共财产与公共财物是否相同?根据《民商法学大辞书》的解释,财产指金钱、财务及民事权利义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6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财物,那么,与此相对应,普通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就必然意味着基于委托占有他人财物。 再如,我国刑法理论基本上根据字面含义解释刑法第270条第2款中遗忘 监督过失理论,可以解决我国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许多过失犯罪案件。再如,国外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论,也可以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频繁遇到的财产罪问题。同样,借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1.html -
了解详情
款中,且罪名相同,在立法上是值得质疑的。并且,单纯地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否存在渎职,其与敲诈勒索的差异何在都是存在疑问的。笔者主张, 条规定的是贪污罪的基本构成样态: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二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5.html -
了解详情
款中,且罪名相同,在立法上是值得质疑的。并且,单纯地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否存在渎职,其与敲诈勒索的差异何在都是存在疑问的。笔者主张, 条规定的是贪污罪的基本构成样态: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二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9.html -
了解详情
在新刑法颁行之前,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为了能够对那些非法占有他人由于一时疏忽而遗忘于特定地方的财物作为犯罪予以惩处,才提出并较多地使用了这一概念。 财物排除于侵占罪的对象范围之外,并没有什么理由。对于行为人侵占自己业已持有的这些财物,也应当和侵占遗忘物、埋藏物一样作为侵占罪处理。但是,刑法第270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9.html -
了解详情
冒充他人身份的诈骗行为。因此,冒用用户密码进行网上信用卡支付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也应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4、恶意透支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帐户 信用卡以后,行为人还要通过使用行为才能达到真正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但使用信用卡过程,是将信用卡不确定价值转化为具体财物的过程,实质上是盗窃犯罪的继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7.html -
了解详情
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8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