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法典》第705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80条。)相反,不法管理他人事务而取得利益的,本人可基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请求管理人赔偿损失,或者 之利益为典型。侵害他人权益之不当得利,主要有无权处分他人财产而受益、非法出租他人财产而收取租金、占有消费他人之物、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或者人格权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利益影响不大,但在法律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例如,甲的钢笔被乙非法占有,此时,甲享有返还请求权,但这种返还请求权可能因时效经过而消灭。[5]当甲 的协调取得时效从构成要件上来说,要求无权利人自主、和平、公然、持续占有他人财产或行使他人权利,达到法定期间,方能取得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不符合以上要件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47.html -
了解详情
买主和失主双方具体情况进行调解, 妥善处理。”上述规定显然对善意占有人给予了一定保护,但由于非权利人的非法占有系犯罪所得, 在对善意第三人给予保护的同时, 的财产,不能产生动产善意取得的效力。被继承人生前占有他人财产未予返还的,按照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32.html -
了解详情
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被害人的财产权利,属于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理由是行为人实施绑架的目的在于勒索他人钱财,而绑架则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一种手段。我国刑法 绑架罪的未遂,笔者认为,在行为人着手实施绑架行为时,如果由于被害人的反抗或者他人及时救助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使绑架没有得逞,因而未能实际控制被害人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64.html -
了解详情
,破坏型犯罪,技术型犯罪六大类。[注释]有人认为,经济犯罪是指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或避免损失为目的,在经济活动及其相关活动中,实施的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谋取非法的商业利润作为直接目的的,并且这一目的在刑法条文中有的还有明文规定。财产犯罪一般是以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为直接目的,但也有个别罪名不以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3.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认可设立贪污罪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从严惩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产,那么,当该手段不能达成这种目的的时候,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分解 和支配下的金钱、财物,用于个人开支或支配之下,也包括以个人名义占有或挪用公共或他人财物,即我国法律中规定的挪用公款罪也属于贪污,还包括公务员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30.html -
了解详情
能成为本罪主体。合同诈骗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其特点突出了以“合同”的形式。而诈骗罪则 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生产经营。准确打击涉外劳务犯罪还应当注意克服片面强调自由刑处罚,忽视财产刑的通病。诈骗罪、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1.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的财产转移所应承担的责任之间有何区别?在这两种情形下,占有他人财产的当事人都必须支付由陪审团估计的公平价值,仅此而已。称一项行为正确而另一项 来自对过去的盲目模仿,那就更难让人忍受了。我所想的是所谓的“初始非法侵入”(trespass ab initio),我曾试图在一个最近的麻塞诸赛州案例中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70.html -
了解详情
土地之权获得一块土地之责任,与无法返还之非法转移财产之责任,二者的差别何在呢?在此两种情形下,占有他人财产的一方,必须根据陪审团的估价,公平偿付, 实是建立在获得权利者而非丧失权利者的立场之上。亨利·梅因爵士将有关财产的传统概念(archaic notion)与权利时效联为一体合而论之,此举蔚为风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签订合同之初仍然具有履行合同的合意,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仍然构成合同诈骗罪。三是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诈骗 ,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及其他诈骗方式。就贵之步实际控制人的多次合同行为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878.html -
了解详情